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荒滩上崛起的黄河生态文化城
来源:中国网 | 作者:李洁 | 发布时间: 2021-08-24 | 325 次浏览 | 分享到:

齐河的这部“黄河发家史”要从四十年前的“蛰伏”说起。

当时在齐河县境内,有63平方公里的黄河北展区,这里曾因1971年为黄河防洪防凌而建,40年禁止开发,沙湖、野塘、林海、温泉遍布,成为难得一见的自然生态源地。

转机就发生在200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北展区全面解禁。一块生态“璞玉”重归视野,到底是一笔大自然的馈赠,还是一块烫手山芋?要看齐河是如何雕琢它的。

天生丽质难自弃,多规合一绘蓝图。

生态优势无疑是齐河最灵动的底色,水资源储量充沛,地热资源丰富,森林覆盖面积58.6%,湿地近5万亩,湿地水面接近2万多亩,其中,安德湖湿地的水域面积相当于6个大明湖。

立足北展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区位条件,齐河县提出了“发展绿色产业、建设生态之城”的战略构想。编制《齐河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黄河国际生态城总体规划》等规划,实现旅游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发展规划“多规合一”,勾勒出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美好蓝图。

以“三分之一水面、三分之一绿化、三分之一建设”的开发思路为基准,先后投资近10亿元,累计绿化面积1300多公顷,极大拓展了绿色空间,有效满足了市民和游客对自然生态的无限向往。

同时,投资10亿元,建设了相当于6个大明湖的安德湖;投资8.8亿元,建设1.5万亩的国家级湿地公园——黄河水乡湿地公园,黑天鹅、东方白鹳、灰鹤、白额雁等110多种野生鸟类在此栖息,实现了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生物多样性的多重效果,与济西湿地公园共同构建起百里黄河生态廊道。

习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指出:“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厚植生态优势,立足人文资源,挖掘黄河文化中的齐河价值,焕发齐河历史文脉中的丰富内涵。其中,以“仁义礼智信”为内涵的齐鲁文化精神,颇具“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黄河文化精髓,兼有“慷慨悲歌、尚义任侠”的燕赵文化风骨,共同铸就了“大义齐河”的精神高地。

以黄河精神为内核,以齐鲁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以晏婴为代表的齐文化,以康熙、乾隆南巡诗词、《老残游记》为代表的清文化,以黄河号子、绣球灯舞为代表的黄河民俗文化,以及以时传祥、孟祥斌为代表的先模文化等,多种文化元素棋布于齐河大地,共同构建了齐河版的“黄河文化大观园”。

在十年前,谁能想到一片荒滩之地,能成为如今的休闲之地、文化之都。可如今全县接待游客数量以每年约50万人次的速度稳步增长,直到2019年达到67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2.5亿元,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3%。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