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讲好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 作者:李娟 | 发布时间: 2016-12-03 | 322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要素。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迫切需要将黄河文化中的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故事讲述好、红色基因传承好。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流淌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之河,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星火燎原。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包括革命战争年代黄河流域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孕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路军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贺兰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蕴藏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熠熠生辉、历久弥新,激励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照亮着奋斗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前路。

  加强对黄河文化中的红色故事的挖掘、研究与整理,包括红色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具体内容、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并结合时代要求,概括凝练红色故事的生成逻辑和革命精神,通过阐释红色精神谱系的基因密码,激扬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及其包含的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充分依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建设好黄河流域的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红色基因库,加强对红色非物质形态资源如口述历史、艺术作品的保护,进行精准化、时代化的总结与提炼。重视开展黄河流域的红色遗址维修保护工程,征集革命历史文物,整理革命事迹材料,不断提升红色遗址的陈布展水平,扩大陈布展场地,让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活起来、彪炳史册的革命事件动起来,让人民群众感受到黄河流域红色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力和感召力,让红色基因代代传承,让红色传统发扬光大。

  红色遗产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改变中国命运、取得非凡成就的重要历史见证,在展示、传播方面具备较强的叙事基础与传承功能。黄河文化中的红色基因形成于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铺陈了中国革命的红色底色。利用大数据梳理盘点黄河文化中红色遗产“家底”,针对黄河流域的红色遗产进行收集整理。特别是文献、图片、影像、声音、文物等资料,要进行数据化采集,依托网络平台建设开发红色遗产数据库、数字博物馆、数字图书馆、数字展览馆等红色文化资源数据体系。

  加强保护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需要针对黄河流域现有的红色遗迹、故居、文物、文献等物质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整理,梳理分析红色资源的整体现状与保护重点,促进红色文化信息资源的开放与共享。可以专门实施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数字化保护工程,充分利用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优势,将黄河流域的红色文化资源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并运用数字技术精心建设打造一批实体体验馆和网上展示馆,建设黄河流域红色遗产专题数据库、资源库、网站。利用大数据模型对濒临破坏与消失的重要红色遗产进行抢救、处理、复原和分析,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年代久远的红色历史文物遗存进行原貌恢复。同时,积极利用网络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场所的智能化改造,将黄河文化中的红色遗产转化为影像、文字和三维再现数据模式,开发VR、AR智慧体验中心及各具特色的数字化创意产品,多维度、立体化、全方位推动黄河流域红色遗产的转化与传播。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