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今天,笔者通过认真学习这个重要讲话,谈谈对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问题的体会,以期抛砖引玉。
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说起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2017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在洛阳市成功举办,该活动由国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河南省文物局、洛阳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这也是自2009年继浙江杭州、江苏苏州、山东济宁、河南郑州、陕西咸阳、江西景德镇、重庆大足、河北承德之后举办的第9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厚重的黄河文化遗产
广袤的面积、悠久的历史、复杂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使黄河文化遗产形成自己独有的特点。集中概括为:根和魂,以及高、大、上、密、全、特,共八个字。
黄河文化遗产是黄河文化的载体,它根植于奔腾向前的九曲黄河。在大河上下、大河两岸,出现了最早的“中国人”。在大河的波涛里、在其支流伊洛瀍涧的碧溪清流间,首先产生了东方文明的烁烁灵光。从考古上发现的星罗棋布的旧石器文化遗址,到新石器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代代相继,最终形成二里头文化,即夏文化。这证明了文献学上,从华胥氏到三皇五帝、大禹的记载,是真实可靠的。夏商周三代的都城遗址,都在黄河流域。它们与星罗棋布的旧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遗址,构成黄河文化遗产最早的根脉。在这个华夏文明正源生成的时代,产生的河图洛书、儒家经典、先秦诸子学及后世的大量典籍,是最重要的文化遗产,它们寄托着中华民族的魂。
在黄河流域,分布着众多的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汉魏洛阳故城到嘉峪关,从龙门石窟到莫高窟,从二十四节气到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从古琴艺术到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它们与分布在黄河流域的众多历史名城(街区、村镇),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组成高大上、绵延万里的黄河文化遗产巍巍方阵。
黄河文化遗产分布密集,每个地区、每个民族都拥有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黄河文化遗产门类齐全,它涵盖了人类文化遗产的方方面面。很多黄河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唯一性,比如洛阳的中医烧伤自然疗法、中医正骨技法、雀金绣技艺、唐三彩制作工艺等,都以独特性、唯一性而享誉天下。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