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系统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对策与建议
来源:中国文物报 | 作者:唐金培 | 发布时间: 2022-11-27 | 473 次浏览 | 分享到:

加强新时代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既要加强区域协作,又要建立完善相关保障制度。为此,要创新日常化管理机制,以文旅融合发展促进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做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的顶层设计。统筹大遗址抢救保护与展示宣传,制定具有长期指导意义的大遗址保护展示体系和重点园区建设规划,并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文化遗产进行系统保护和统一协调管理。成立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委员会,出台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战略规划,建立完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机制,协调解决保护方面的跨区域问题。相关县(市、区)要制定符合当地文化遗产保护的规划及其实施方案。除制定全流域、全省范围内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战略外,各县(市、区)要坚持“尊重历史,突出特色”的原则,对当地的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方案从整体上进行长远规划和整体设计,尽量避免短期行为、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二是打造世界级黄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区。统筹建设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核心展示区。将沿黄地区的秦始皇陵考古遗址公园、大明宫考古遗址公园、蒲津渡与蒲州故城考古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考古遗址公园等大型考古遗址公园,与隋唐大运河、古丝绸之路等世界物质文化遗产,武陟嘉应观、辉县百泉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黄河号子、黄河大水车、河灯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串联起来。同时,将黄河流域的传统村落保护与传统农耕技术和水利技术传承、传统农业水利工程和治河工程等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将沿黄地区打造成世界级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示范区,充分展示沿黄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魅力。

三是加强黄河文化遗产日常化科学化和制度化管理。充分发挥政府在黄河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中的主导地位和监督作用,积极推进地方性法律、法规体系建设,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按照“分级保护,分类实施”的原则,明确黄河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分级和责任主体,并分门别类编制与黄河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建立黄河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音像资料和档案数据库,建立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网站,推动黄河流域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信息化进程。

四是强化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传承弘扬的保障机制。从中央到相关地方的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要设立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专项资金,加大对与黄河有关的重点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支持力度。与此同时,允许和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领域,并通过减免税收、贴息、返还利润等形式,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此外,还要依托相关高校积极培养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和传承等方面专门人才,完善多层次人才激励机制,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和持续性传承提供强有力保障。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