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民俗】腊八节
来源:http://www.sxhhwh.cn/news/377.html | 作者:黄河文化 | 发布时间: 2021-01-20 | 680 次浏览 | 分享到:

                                                                                             


腊八节简称“腊八”,时在夏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起源甚早,可上溯至古史传说时代的“蜡祭”之礼。《礼记·郊特牲》说:“天子大蜡八,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伊耆氏,即为神农。“蜡”,后世写作“腊”,通“猎”。“腊祭”,就是猎获禽兽为主要祭品的一种祭礼。

 

 

用猎物祭祀,这是由特定历史条件决定的。上古时候,黄河流域还是荆棘丛生、虎豕横行、人烟稀少的莽莽荒原,狩猎是先民不可或缺的生产方式。尤其冬天来临,大河上下,白雪皑皑,狩猎更成为首要的生产活动。为报答诸神与祖宗之灵的佑助,所以用各种禽兽举行祭祀,久而久之,形成固定的腊祭之礼。

 

 

“腊八粥”的出现和普及,是腊八节正式形成的标志。传说佛祖成道前,苦行六年,一日因饥渴过度,酷暑难当,昏倒在地。恰有一牧羊女路过,急用粥救活佛祖,佛祖不久便得道成佛。所以后世每到腊八成道节,佛寺都熬腊八粥,供祭佛教诸神,以效牧女。这日众僧尼全食腊八粥,还将粥分给来寺诸人,以启世人向善济贫之心。此粥“七宝五味”,因与佛祖有关,又称为“佛粥”或“佛寿粥”。受此影响,各家各户纷纷煮食腊八粥。佛教内容得以化为民俗,与黄河文化兼收并蓄的性质以及广阔的胸怀是不无关系的。

 

 

宋、元、明、清四代,食“腊八粥”成为黄河流域腊八节最有普遍性的民俗。由于黄河从源头青海省曲麻莱县到入海口山东省垦利县,行程万余里,途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内蒙古平原和华北平原,抵达渤海之滨,沿途地理气候不一,生产各异,民族、风情有别,受这些因素的制约,使一大文化圈中,又出现许多小文化圈;在一共同风俗中,又有许多地域带来的不同。具体到腊八节,尽管各地共饮黄河水,同食腊八粥,然而在原料选择、制作方法和色泽味感方面却有明显区别。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