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的主要特征
来源:中原文化研究 | 作者:姜秋霞 | 发布时间: 2022-02-24 | 2190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文化具有以下六大特征。

  (一)根源性

  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间传说等多角度分析,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诞生地,在黄河流域特殊环境下孕育出来的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要根源。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最早聚居生活与持续繁衍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灿烂的精神财富,积淀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迈开了中华文明前行的脚步,逐步形成了中华民族的雏形,并积淀了黄河文化。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在长达3000多年的时间里,黄河流域一直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大多起源于黄河流域,特别是现在的河南、陕西、山西大中原地区。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源,她是木之根本,水之渊薮。黄河文化的这种根源性,既具有国家意义,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具有全球意义,因为中华文明是全球四大文明之一,对全球文明发展与进步贡献巨大。黄河文化中崇尚的“家国情怀”历来是全球事业有成者为理想事业献身的精神源泉。黄河文化中推崇的“天人合一”“道出于天”等观念,是全球尊重自然、热爱自然、推动可持续发展认识论思想的起点。

  (二)灵魂性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产生于黄河流域的黄河文化孕育出了儒释道相结合、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支撑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黄河文化是维系中华文化脉络传承的主干,是全民族心理认知的基本坐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黄河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自古便有的民族精神,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一直深埋在我们民族的灵魂之中,是维系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因。

  在抗战时期,一曲代表广大中国人民心声的《黄河大合唱》从延安窑洞响起,并迅速传遍祖国大地,“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为夺取抗战胜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一年之内四次调研指导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视程度空前,全国各地积极响应、快速行动,掀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热潮,再一次体现出黄河文化的灵魂性。

  (三)包容性

  包容文化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互动交流中形成的一种动态的文化融合与创新发展形态。“草木有情皆长养,乾坤无地不包容”,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大自然包容性最为经典的表述。黄河流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枢纽区域,由此形成了黄河文化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不仅孕育形成了多民族长期融合、和谐发展的中华民族,也缔造了“万姓同根,万宗同源”的民族文化认同和崇尚“大一统”体制的全社会主流意识,彰显出中华民族“和为贵”“求大同”的独特精神标识②。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