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近年来黄河文化研究述评
来源:参考网 | 作者:李景文王佳琦 | 发布时间: 2021-05-25 | 1382 次浏览 | 分享到:

摘 要:自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以来,有关黄河文化的研究被推上新的高度。学界围绕黄河文化的界定与内涵、黄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黄河故事的创作与传播、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等内容进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文章分析了2019年9月至今有关黄河文化的研究成果,发现相关研究正以学理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学科领域与研究群体多元化、学科交叉融合现象日益凸显的态势向前发展,同时也呈现出具体研究较少、历史文献利用不足、多数文章体量不够、研究深度欠缺等特点。

中图分类号:G2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1588(2021)04-0132-06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与华夏文明的摇篮,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与精神标识。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会上强调了黄河文化所蕴含的时代价值。他指出,要“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此后,关于黄河文化的讨论与研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高潮,沿黄九省(区)社科院、高等院校、博物馆等单位不仅成立有黄河文化研究会、黄河文化研究中心、黄河文明研究基地、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等机构,创办黄河文化相关杂志,编制黄河文化保护弘扬传承规划,编纂《黄河文化百科全书》《黄河文化研究丛书》《中华诗典·黄河卷》《黄河文献丛书》《黄河生态环境文化丛书》,还组织了多次不同形式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座谈会、研讨会、论坛等,极大地提升了黄河文化相关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笔者仅就知网数据进行统计,自2019年9月至今有关黄河文化研究的论文就有270多篇,研究领域涵盖黄河文化的形成与发展、阐释与传播、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等诸多方面。本研究将以此为基础,从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黄河文化的遗产利用与保护、黄河故事的创作与传播、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四个方面,对近年来与黄河文化相关的成果进行评述,以期能够为后续黄河文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1 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内涵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1]提及黄河文化,首先要清楚什么是黄河文化以及黄河文化的内涵外延如何界定两个问题。由于黄河流域范围广阔、文化成果众多,学者们对于黄河文化的界定及其阐释有着各自不同的见解,主要包含以下几种观点。

1.1 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一切文明成果的总称

徐光春在《谈谈黄河文化与炎黄文化》一文中谈道:“黄河文化从考古发现、文献记载、民间传说来看,主要形成于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先人们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改造人类,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这一独具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多样性、持续性、广泛性的大河流域文化,即黄河文化。”[2]李立新在《黄河文化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认为,“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典章制度、礼仪信仰、生产水平、生活方式、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精神面貌、价值取向,等等。”[3]张锟在《丰富和发展黄河文化的时代内涵》一文中提出,黄河文化的范围和内涵是不断扩大增多的,在过去它已经创造性地与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新文化有机融合在一起,新时代黄河文化将被赋予更多的内涵价值[4]。朱伟利则在《刍议黄河文化的内涵与传播》一文中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对黄河文化进行阐释,他认为广义上的黄河文化包括该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狭义上的黄河文化则集中于精神诉求、价值取向、基本理论以及行为方式[5]。从上述观点可以看出,对于黄河文化的内涵界定,学者们一致认为黄河文化所包含的内容广泛、成果众多,涵盖社会生产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可以这样认为,凡是由黄河流域人民创造出的成果,无论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均可以算作黄河文化。黄河文化内涵外延的明晰,无疑能够给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积极指导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