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天下黄河富宁夏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 作者:徐佳 | 发布时间: 2022-02-25 | 7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宁夏沙坡头,在这个黄河与腾格里沙漠狭路相逢之地,我又见到了羊皮筏子。为什么说又呢,以前在兰州也坐过,那里的黄河水似乎更湍急一些。

  当我真正坐上去,才发现自己大意了。沙坡头的黄河水看似平缓,实则暗流涌动。刚坐上去,我这只“旱鸭子”便心慌了。撑筏子的师傅笑了笑,露出了一口白牙。他看起来大概四十多岁,面孔黝黑,肩膀宽阔,那是长年在黄河上谋生留下的印记。师傅说,他家几代人都在黄河上撑羊皮筏子,以前是摆渡用的交通工具,现在是方便游客亲近黄河。他有一句口头禅,“天下黄河,哪里不养人呢”!似乎很有些朴实的哲理。

  随着身体对水上颠簸的适应,我开始享受黄河之上的悠悠漂流,望着忽近忽远的山,时间瞬间慢了下来。师傅则朗声唱起了“花儿”,我听不太懂歌词,好像有那么一句“她哭倒长城一万里”,应该唱的是孟姜女哭长城。然而,师傅的表情却是欢乐的,宁夏强烈的阳光铺满他硬朗的五官,铺满古铜色的羊皮筏子,也铺满这条壮阔的母亲河。

  见我在仔细观察羊皮筏子,师傅自豪地说,“这是我爷爷亲手扎的,用了好几只大公羊,很结实!”上次在兰州乘坐羊皮筏子之后,我查过典籍,知道羊皮筏子早在《后汉书》里就有记载,“缝革为船,置于箄上以渡河”,而《宋史》里更是直言“临黄河,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可见,黄河上游的先民早在千余年前,便把羊皮筏子作为横渡黄河的交通工具。这既是先民的智慧,更是古人的勇气。当然,我没有跟师傅聊起那些典籍,因为爷爷亲手扎的羊皮筏子,扎下了温度和力量,比这些古老文字更有生命力。

  这里属于中卫——黄河进入宁夏途经的第一座城市。

  黄河之水,自巴颜喀拉山脉奔涌而下,穿过青、川、甘三省之后,由黑山峡一改野马脱缰之势,自西向东缓缓进入宁夏,在沙坡头至青铜峡之间的黄河两岸,冲刷出物产丰饶、鱼肥稻香的卫宁平原。黄河流经宁夏397公里,其中横贯中卫即长达182公里,引黄灌区100余万亩,号称“天下黄河富宁夏,首富中卫”。

  中卫始建于秦汉,秦时属于北地郡,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来自中原的移民在这里修建了一条规模宏大的水渠,引黄河水灌溉,因其水网密集,取名蜘蛛渠。随着水利工程的修建,良田渐多,一代代人在这里繁衍生息。

  可以说,这座城市就是黄河滋养而生的。先民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与黄河不断“磨合”,减其灾,利其渠,才有了这一方水土。

  当然,这里最出名的还是枸杞。闻名天下的中宁枸杞就是产自中卫市中宁县。游客到此,往往会买几袋子枸杞寄给朋友。我也入乡随俗,买了几包枸杞,还买了两袋枸杞芽茶。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