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四川黄河:174公里究竟能有多精彩
来源:腾讯网 | 作者:常天恺 | 发布时间: 2022-05-25 | 2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留存下毛尔盖会议会址、沙窝会议会址、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包座战斗遗址、巴西会议遗址、亚克夏红军烈士墓、甘孜白利寺等多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所翻过的雪山和走过的草地,大多集中在四川西北部地区。例如,红原县名字的渊源正是起于红军越过的高原地区的草地。四川黄河是红军北上战略的战鼓擂响之地,是雪山草地精神的铸就之地,是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牦牛革命”精神的实践地,也是“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的高原放歌之地,是红军长征纪念总碑的标志地。

图片来源于言之有范 ▲

03.

民族文化资源特色鲜明

四川段是黄河上游民族文化源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黄河从格拉丹东雪山发源后,沿着阿尼玛卿山和巴颜喀拉山的高原峡谷,在黄河九曲第一湾形成了范围较大的草原湿地,适合游牧民族繁衍生息。从新石器到明代的40余座考古遗址表明,四川是黄河上游民族迁徙融合的大通道,从最古老的羌族迁移之路、丝绸之路河南道、唐蕃古道、茶马古道、藏蒙走廊到藏羌彝走廊,在阿坝州形成了最大的羌族聚居区和藏、羌、回、汉等多民族融合区。

四川省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数千年来生活繁衍着汉、彝、藏、羌、苗、土家、回、蒙古、满、傈傈、布依等15个民族,具有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多元民族一体化构筑出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以羌族文化和藏族文化为代表的民族文化资源,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黄河上游各民族绚丽多姿的口头传承和非遗项目不仅成为黄河上游各民族在长期融汇交流过程中提炼升华而成的思想文化的结晶,而且为各民族创造和生产新文化提供了动力和源泉。

四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尽管黄河流经四川境内较短,却依旧展现出独特的风采。黄河流经四川的事实也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才正式对外宣传。从整个黄河流域来看,四川省位于黄河上游地区,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补给地,承载着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与黄河有着深沉而紧密的联系。考古资料显示,四川岷江上游地区的发展与黄河文明关系密切,是古蜀文化溯源的重要区域之一。四川盆地犹如一座“水库”,在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等方面都起到了流动、储存、调节、融合、扩散的作用,为传承华夏文明,保存中华文脉做出了重要贡献。

秉承“生态优先”的原则,自2019年以来,四川省明确17项修复保护黄河生态环境重点任务。涉及重大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工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管护人员全覆盖等。与此同时,四川省还进一步完善黄河流域河长体系,强化黄河水资源节约利用,做好黄河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补齐黄河高质量发展短板,夯实黄河管理保护的基础,加快河长制湖长制立法进程。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