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坚守大漠的敦煌文化守护人
来源:https://j.eastday.com/p/1579404603010894 | 作者: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琛奇 赵梅 | 发布时间: 2022-04-02 | 550 次浏览 | 分享到:

让敦煌文化走向世界

2016年4月29日,敦煌研究院“数字敦煌”资源库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观众进入“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点开页面后,可以采用VR360度全景漫游方式来参观、欣赏石窟之美,从而实现身临其境般参观敦煌石窟。由此,敦煌石窟艺术得以永续流传,敦煌文化也随之走向了世界。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是一位“80后”,在莫高窟工作14年,他所在的团队主要从事将洞窟、壁画、彩塑及相关文物采集加工成数字图像,拼接汇集电子档案,构建多元、智能的石窟文物数字资源库。采集不易,拼接更难。以61窟为例,仅西壁就要6000多张,一天最多拼接30张左右。他们刻苦钻研,努力攻关,制定了13个内部标准,总结出一整套工作流程,高质量完成了206个洞窟的数据采集和100多个洞窟的图像处理,成为业界“规范”。

莫高窟人不断深化文化与科技融合,努力探索让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他们利用“互联网+”成功上线“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全球共享,访问量已超过400多万次。建设全媒体平台,利用新媒体矩阵,传播敦煌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推出数字文化品牌,开发文化产品,深受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2018年全媒体平台浏览量达1.14亿人次,访客覆盖70个国家(地区)和全国34个省(市、区)。2019年被中宣部、科技部认定为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

为积极推进敦煌学研究国际化,敦煌研究院逐步发展成为国际敦煌学的重要研究基地和学术交流平台。先后派出学者近200余人次赴10余个国家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充分利用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举办多场专题论坛、主题展览以及20余次敦煌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深化敦煌与丝绸之路关系的研究,对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认识理解丝路文明以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友好交往历史,发挥了重要作用。

保护好中华文化遗产,就是守护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莫高窟,就是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利用团体替民族守护并传承开拓的精神家园。有了他们的守护,中华儿女便能回望民族的根和魂,赓续传统文脉。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