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敦煌研究院技术人员在莫高窟98窟内对病害壁画进行修复。 新华社记者 陈斌 摄
段文杰在莫高窟130窟甬道临摹壁画(1955年7月20日摄)。(资料图片)
大漠敦煌,这座屹立在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
76年来,以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为代表的一代代“莫高窟守护人”,秉持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让敦煌文化走向了世界。
正是这些默默耕耘奉献的人们,让敦煌文物研究、文物保护、文化旅游令世界瞩目,使敦煌研究院发展成为我国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跨区域范围最广的文博管理机构,成为最大的敦煌学研究实体。
幸福的“莫高窟守护人”
敦煌研究院诞生于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成长在万象更新的新中国发展之时,壮大于日新月异的改革开放之后。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结束了莫高窟约500年无人管理、任凭破坏和偷盗的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莫高窟得到有效保护、传承。从物质极度匮乏的岁月走进新时代,“莫高窟守护人”接续奋斗,在茫茫戈壁践行着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
几十年来,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批仁人志士、青年学子远离城市,来到大漠戈壁,践行着他们的梦想——把精美的壁画全部临摹留存下来,完好地保存莫高窟。一代代莫高窟人说,敦煌已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是打不走的莫高窟人,“能守护敦煌,我们太知足了”。
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扎根敦煌50余年,视敦煌石窟的安危如生命,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各洞窟的分期断代,带领团队致力保护传承,积极开展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先进保护理念和保护技术,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作出了世人瞩目的突出贡献。2018年12月18日,樊锦诗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被誉为“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从讲解员做起,38年来仍坚守一线做讲解。李萍永远忘不了当年已经退休的段文杰先生拉着她的手说:“能在敦煌工作,你多幸福啊!”
在这些“莫高窟守护人”的脚下,印刻着新中国奋斗者的光辉足迹。他们把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莫高窟,积淀形成弥足珍贵的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成为敦煌研究院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源泉和动力,使敦煌研究院从新中国成立前的18人发展到如今的上千人,队伍在不断壮大。
改革开放以来,敦煌研究院凭着一股子钻研劲,建成国内文物系统第一个国家级工程中心,研发出第一个文物出土现场保护移动实验室,创办了大陆第一家敦煌学专业学术期刊,在全国文博界首次开展游客最大承载量研究。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