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丰富鲜活的黄河非遗
来源:光明日报 | 作者:杨红 | 发布时间: 2020-06-24 | 50 次浏览 | 分享到:

    截至目前,在1372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黄河流域9省有919项,约占全国的30%,且涵盖我国非遗的十大门类。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和流域内大量的省、市、县级非遗项目,共同构成了黄河非遗的宝库,是黄河文化传承发展丰富而鲜活的本体。

    黄河之水天上来,灿烂的河湟文化尽显黄河源头的质朴,民族融合,多元融通,孕育了格萨尔、土族盘绣、花儿、河湟皮影、热贡艺术等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同饮一河水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守护着他们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河流迂回曲折,在四川若尔盖县唐克乡与白河汇合,形成了壮美的九曲黄河第一大转弯,木偶戏、川江号子、自贡灯会、藏族黑陶烧制技艺等非遗项目与第一弯的胜景相得益彰。九曲十八弯是黄河甘肃段的特征,孕育了河西宝卷、秦腔、兰州鼓子、兰州黄河大水车制作技艺、太昊伏羲祭典、洮砚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之水在银川平原孕育出了一片富足的绿洲,也孕育出了花儿、贺兰砚制作技艺、砖雕等非遗代表性项目。天赋河套几字弯,几千年来,边塞文化、黄河文化、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等在河套地区聚集、碰撞、融合、积淀,形成了兼容并蓄的河套文化,蒙古族长调民歌、蒙古族呼麦、那达慕、烤全羊技艺等便是河套文化的活态部分。

    中原文化在黄河中游地区孕育,黄河影响着秦、晋、豫三地文化的形成、碰撞与融合。仅陕西一地,民风民俗就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陕北是广袤的黄土高原,以窑洞和信天游为特色;关中是一马平川的关中平原,土壤肥沃,是面食的王国;陕南是崎岖陡峭的秦巴山区,受到巴蜀文化的影响,米饭是常见的主食。山西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孕育了晋剧、莲花落、面食制作技艺等活态文化遗产。黄河自进入河南北部后向东流去,这里传承着河图洛书传说、豫剧、河洛大鼓、朱仙镇木版年画、钧瓷、少林武术等丰富多彩的非遗。黄河下游流速变缓,流经山东省菏泽、泰安、济南、淄博、东营等九个城市东流入海,黄河流域的文明与海洋文化在此地不断融合,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齐鲁文化。

    黄河非遗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记忆,蕴含历史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社会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等多重价值,在凝聚民族精神力量、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