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华夏文明。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有3000多年的岁月,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位于黄河流域。黄河,是坚定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10月8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将黄河流域建设为中华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要承载区。
中国黄河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创新发展委员会主任原同遥参与了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生态风貌带项目规划制定和黄河文化课题研究等工作。面对本刊记者的采访,他讲述了自己对黄河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索。
记者:黄河流域的地域文化多元纷呈,和谐相容。在您看来,黄河文化是怎样一种文化?黄河文化对于中华文明又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原同遥: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与民族命运血肉相连。
她是生生不息的文明之源,滋养了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黄河文化在整个中华文明体系中具有发端和母体作用,是华夏文明发展演变的主轴,也是中华民族“魂”之所附,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
她是丰饶兴盛的自然之源。从史前社会开始,黄河流域就有人类活动,形成大批文化遗址,为黄河文化的孕育提供了深厚积淀。同时,黄河又是一条饱经忧患的河流,几千年来,“善淤、善决、善徙”,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也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在封建社会,黄河的安危伴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从西汉时期汉武帝亲自指挥黄河“堵口”,到清代的“竭天下财富以事河”,中华民族在黄河水患治理过程中形成农业文明发展的综合价值结构,造就了黄河同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特殊关系。
她是团结凝聚的精神之源。黄河流域承载着从原始社会走来,历经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到封建社会生态治理、社会治理,乃至哲学思想建立、人文精神传播、价值理念提炼、道德规范形成的历史物化形态,并产生了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型的文化内容,形成了中华文明多元并立和多元一体的文化融合发展体系。黄河文化以开放、包容和引领的姿态,吸收和融合着草原文化、丝路文化、海洋文化、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等,并向江淮流域和珠江流域延伸,在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发挥着凝聚和融合作用。
在物态文化层面,物化文化遗产遗迹凸显多元文化特征,反映了华夏民族的民俗生活、文化传承等。在活化文化层面,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的人文资源融合形成的宗法制度、政治制度、社会制度及治理理念、地域民俗等延续至今,对现代文明的影响依然可见。在人文文化层面,生成了天人合一等文化精华,以及自强不息、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滋养了独特丰富的中华人文精神。在意识形态层面,从人水相争走向天人和谐,从传统治河走向现代治河,孕育了天地人和的思想。在文化融合层面,炎黄始祖传说、诸子百家思想及许多文学巨作均诞生于黄河流域并影响至今。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