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
来源:山东黄河网  | 作者:田光 | 发布时间: 2019-02-23 | 418 次浏览 | 分享到:

大家知道,文化的实质是“人文化成”。凡文化都是与人联系在一起的,有了人,才有了文化。就黄河本身来说,它是一条自然的河流,是一种自然资源。只有其与人发生了联系,人类对其有了接触、认识和行动,才会产生黄河文化。据考证,大约在4000年以前,黄河流域已经聚居着许多血缘氏族和部落。其中,以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最强大。黄帝又号轩辕氏,其族发祥于陕西北部的姬水,定居在我们今天泛称为“中原”地带的黄河中游地区。与黄帝接邻的是炎帝部族。炎帝号神农氏,种五谷,制陶器,尝百草,最初活动在黄河中游渭水流域的姜水。在各部落为了土地和食物进行的战争中,黄帝部落击败炎帝部落,夺取了盟主地位,炎黄两族便逐渐融合,在中原地区定居下来,与东方的夷族,南方的黎族等相互融合影响,促进了黄河流域的发展,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源流。

中华民族诞生于黄河流域,黄河文化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总源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黄河文化不断成长、壮大,又先后融汇了多民族的地方文化,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组成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于黄河流域的诸子百家思想对黄河文化的成长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尤其是“一易两子”(《易经》、老子《道德经》、孔子《论语》),不但奠定了黄河文化的发展方向,同时也奠定了整个中国文化的发展方向。随着中国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疆域的最后形成和确定,黄河文化与境内的多种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文化。

在抗日战争时期,延安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无数中华进步青年奔赴延安,毅然投入到抗日战争的滚滚洪流之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河东河北高梁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账里游击健儿逞英豪,端起了土枪洋枪,挥动着大刀长矛。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一曲《黄河大合唱》,唱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精神与品格,歌颂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战斗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图画,抒发了中华民族抗战到底的情感和意志。回顾历史,黄河流域常常成为革命的爆发地,“逐鹿中原”已经成为革命与战争的代名词。尤其是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洗礼,黄河文化不断适应时代进步,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已经成为中国革命文化的旗帜。

黄河治理开发历来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黄河是一条世界上公认的最复杂难治的河流。旧中国,黄河被称为“中国之忧患”。据统计,从先秦时期到民国年间的2540年中,黄河共决溢1590次,改道26次,平均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国家百姓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把黄河的治理开发当作国家的首要之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视察就到了黄河,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