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贾鲁河
来源:西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作者:博雅文化旅游网 | 发布时间: 2023-10-24 | 685 次浏览 | 分享到:

北宋时期的开封一带人口众多、商业密布,为解决城中百姓的粮食和生活用水问题,政府先后开凿、疏浚了汴、惠民、金水和广济四渠,并称“漕运四渠”。当时的惠民河是仅次于汴河的第二大运河,它主要运输江淮地区所提供的粮食和其他物资,其航道入淮后向南可直达长江下游地区。得漕运之利,河岸两旁的村镇也逐渐繁荣,这其中就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历史名镇——朱仙镇,此镇因濒临运河,又与当时的大都市开封毗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因而舟楫穿梭,人流往来,甚是繁荣。然而到了金元时期,由于政治中心北移,元世祖忽必烈又对京航大运河进行了大规模整修和延伸,惠民河便逐渐失去了漕运的功能,加之后来黄河屡次南决,惠民河也随着洪水的泛滥而淤废。

难忘贾鲁

元朝至正年间,已经淤废的古运河,又被引入新的水源,重新具有了勃勃生机,这要感谢另一位历史名人——贾鲁。

贾鲁,字友恒,元代山西高平人,幼年时便聪慧好学、志向远大,长大后博学多才、谋略过人。他曾担任过儒学教授、潞城县尹、户部主事,还参加过《宋史》的编修,后又曾任检察御史、工部郎中、行水督监等职,其间多次主持治理黄河水患。据说贾鲁为了找到水患发生的原因所在,曾沿着黄河水道不辞劳苦往返数千里以勘查地形、水势。凭借着长期的实地考察和多年的治河经验,他逐渐积累了一套自己的“治黄方略”。

至正四年(1344年),黄河在山东曹县白茅堤决河改道,淹没了河南、山东、安徽、江苏等地的十多个州县。此后几年间又多次决口,两岸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生活苦不堪言。至正十一年(1351年)四月,55岁的贾鲁受命于危难,出任工部尚书、总治河防使,征发河南、山东15万民工和2万士兵,开始了浩大的治河工程。他采取了疏浚和堵塞并举的方法,即在疏通黄河故道和支流河道并开凿新河道的同时,堵塞缺口和豁口,修筑堤坝,并首次采用沉船法,将27艘大船捆绑在一起,再装满石头,固定于决口处,之后在船体上凿洞使之沉没,最终堵住决口,将水重新逼入故道,至十一月,所有土木工程完毕,大功告成,多年的水患被平息。这就是我国治黄史上著名的“贾鲁治河”,贾鲁的名字也因此而被载入史册。

恩泽后代

前文中贾鲁在堵住决口的同时,疏通了故道、开凿了新河道,这其中就包括他从密县凿渠引水,经郑州、中牟,折向南而至开封,而后入古运河,直达周口入淮河,这正是今天的贾鲁河的流向。贾鲁此举不但平息了水患,也复兴了开封一带的漕运,商业也很快兴盛起来,前文所提及的朱仙镇就是在这之后迅速繁荣,盛极一时,成为当时华北地区最大的水运码头,后来还成为享誉全国的四大商业名镇之一。豫人感谢贾鲁的恩德,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水利家、治黄专家,便把重新疏通的运河改称“贾鲁河”。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