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一曲“大河颂”,邀您共赏中国现代美术中的黄河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66647317768272374&wfr=spider&for=pc | 作者:百家号 人美remmei | 发布时间: 2024-01-24 | 354 次浏览 | 分享到: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黄河大合唱》

2009年 詹建俊 叶南 《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局部) 油画 中国美术馆藏

提到关于黄河的艺术作品,《黄河大合唱》总会第一时间被人想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黄河的民族意义得到系统的阐发,也是由《黄河大合唱》完成的。

1939年 《黄河大合唱》延安手稿封面 中国艺术研究院藏

1939年,光未然、冼星海以黄河为背景创作了《黄河大合唱》,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号角,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上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像一个巨人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1939年 冼星海指挥“鲁艺”合唱团排练《黄河大合唱》

受此影响,黄河在美术领域里的重要性也得到提升。20世纪以来至当下,用黄河比拟、象征中国或中华民族的美术作品大量涌现,成为艺术领域一个颇为醒目的现象。

1939年 马达 《作家冼星海》 13.4cm×9.1cm 木刻版画 中国美术馆藏

中央美术学院的艾中信在1959年创作了一幅《东渡黄河》的油画,描绘八路军 1937年东渡黄河抗日,他说当时在思考如何表现这一主题时,就受到了《黄河大合唱》中“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这一段乐曲和歌词的影响。

1959年 艾中信 《东渡黄河》 130cm×300cm 油画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在20世纪不同时期,艺术家们对黄河的描绘各有侧重。《黄河大合唱》诞生于抗日战争期间,词曲和旋律在观念层面激励和规范了艺术家对黄河美的理解,合唱所讴歌的内容让画家们产生了强烈认同感。保家卫国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从这个角度描绘黄河最出色、最有影响力的作品是陈逸飞的《黄河颂》。

1972年 陈逸飞 《黄河颂》 143.5cm×287cm 油画

新中国成立之后,艺术家将黄河上兴建的大坝与水电站引入艺术创作领域。这些现代建筑不仅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也是黄河进入新时代的视觉表征,一度成为视觉艺术中再现黄河景观的核心要素。

1955年 谢瑞阶 《黄河三门峡地质勘探工作》 60.8cm×177.2cm 中国画 中国美术馆藏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