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用优秀的舞台艺术作品将黄河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
来源:锦绣太原 | 作者:锦绣太原 | 发布时间: 2024-02-19 | 511 次浏览 | 分享到:
青年评论家郑荣健:
大河文明源远流长,包括中国在内的四大文明古国,都是大河文明的重要体现者,而黄河、长江更是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在文艺创作当中,历来不乏以大河为重要的意象载体进行叙事的例子,也很能体现一种文化的特质与性格,如小说《静静的顿河》、音乐作品《蓝色多瑙河》等。
黄河题材舞台作品有些比较一目了然,像舞剧《黄河》《水洛月神》,是直接跟黄河或黄河的流脉相关的。其实它还有更悠远的史材、更深厚的承载、更广阔的天地,像中华神话史述中的夸父追日、大禹治水,以黄河流域为统治重心的历朝历代北方各族人民的奋斗史、精神史,都可以纳入黄河叙事的范畴。像话剧《立秋》讲述晋商精神,秦腔《关中晓月》讲述关中地区的儒道商道,话剧《八步沙》讲述甘肃“六老汉”植树治沙的故事,吕剧《大河开凌》讲述一位普通农民守护最早中文版本《共产党宣言》的执着,它们从不同侧面反映了黄河哺育下华夏儿女的精神面貌。
但客观来讲,目前黄河题材舞台作品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多,或者并不鲜明。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以前我们不太强调黄河题材概念,不少创作者往往以其他文化主题来进行提炼和统筹,如关中文化、河洛文化、晋商文化等;二是黄河精神的内涵非常丰富,在精准把握和具体体现之间,往往有较大的挑战,高度的内涵概括和鲜明的个性表现还有待进一步突破。
这是一个创作课题,也是一个文化地理现象,而两者整合的关键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黄河形象,二是黄河精神。前者涉及语汇,如色彩、动作、语言、意象等,好比电影《黄土地》里的腰鼓,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到是在黄土高原上。后者涉及很多交叉范畴,而我们以前习惯于比较纯粹的文化概括,如儒释道文化或者中国精神,那么用文化地理的方式,如何去概括、提炼和表现黄河精神呢?如何把团结、务实、开拓、拼搏、奉献的黄河精神艺术化、形象化地缝纳到作品的每一个针脚里呢?我觉得,话剧《红旗渠》就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把这种精神体现出来了,而且形象很鲜明。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