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滩上泥沙绘出黄河胜状——“何以黄河”艺术展
来源:正观新闻 | 作者:正观新闻 | 发布时间: 2024-02-19 | 525 次浏览 | 分享到:

“久违的淳朴与血脉深处的记忆,唤醒了我的灵魂。那种坚忍、质朴、善良、野性、血性,让我感受到一种厚重与雄强”,不仅如此,时常描绘彩陶和汉罐的王刚还发现了农民工与这些物件相似的粗粝质感和农耕文明气息,使自己的情感与绘画语言实现了完美的契合。

二十年来,他一次次描摹着“老万”群体。从油画、素描,到雕塑,再到行为艺术,王刚的艺术实验不仅记录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命状态和精神面貌,也触碰着社会发展和时代巨变的脉搏。

但一切将复归于大地。

“泥土是大地的同语,时代的发展,让人们开始远离了脚下养育我们的沃土”,在陶土作品《面孔系列》中,王刚寻找泥土与“图像”共生的方式,试图拉进观者与泥土的距离。

在王刚的艺术实践中,对人与大地的关系的探讨,其实质是基于历史过往和当下现实而展开的、关于人的真实的追寻和生命存在意义的追问。河南省文联副主席、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刘杰曾说:“王刚一直关注这片土地上的人,寻找这片土地的文化根脉,从而衍生出对人类生命终极价值的叩问。”

通过《大地丰碑》《大地之子的婚礼》等行为艺术作品,王刚尝试唤醒人们血脉中关于泥土的记忆。他的大型装置艺术《耧·楼》则从社会生产的纬度对人与土地的关系,以及传统农耕文化的传承困境等问题进行了反思。

王刚的艺术探索,已迈向了更具哲思性的观念叙述与表达中,阐述了人与大地的依存、合一。

“何以黄河”的艺术命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中心。中原各方面深受黄河的影响,这里人们的成长经历、生命体验与黄河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何以黄河”是一个具有广泛意义的时代话题。具体到王刚身上,“何以黄河”是他在多年艺术创作中逐渐形成的艺术命题,是黄河、人与大地相互依存的生命景观。

王刚说:“我画黄河,不是画风景,而是画黄河文化的厚重历史和精神力量。气势磅礴的黄河强烈震撼着我,不断激发我生命中升腾的力量,我只是把这些精神物化在了作品中。几十年来,从油画、泥塑、影像、装置行为,到大地艺术,我的创作一直没有离开黄河和大地母体。我常常自问,何为艺术?艺术何为?经过大半生的苦苦寻觅,我像一个最虔诚、最笨拙的学生,把答案写进了黄河和大地里。”

正如郑州美术馆馆长罗鸣在展览前言中所说:“黄河是一条河,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其意义早已超越固有的地理范畴,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象征与精神代言。黄河水灌溉着黄河土,黄河土生养着黄河人,黄河人铸就着黄河魂。‘黄河’‘人’‘泥土’始终贯穿其(王刚)创作的核心。”

河南省美术家协会顾问化建国说:“如何通过艺术作品呈现黄河文化的内涵,是每一位关注这一主题的艺术家都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本次展览给予我们一个重要的参照和启示。”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