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存在的问题挑战与对策建议
来源:映象网 | 作者:刘大彬 | 发布时间: 2021-12-11 | 427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文化精神是黄河流域的区域文化中贯穿于人们思维与言行中的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内容。由于黄河流域尤其是黄河中下游地区在中国历史上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处于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地位,而传统的黄河文化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核心内容不但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作为主流文化对中华文明的主体形成起到了主体构架作用,它不仅是中华文化中的灵魂与生命,更是华夏文明的核心价值部分,当然也是塑造当代中国精神的文化渊源和逻辑起点。

一、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既指出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黄河文化发展指明了目标和方向,为黄河文化的大发展带提供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对黄河文化精神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存在诸多问题与挑战。

1、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紧迫感认识不足

黄河流域文化久远厚重,在中国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长期处于核心区域,代表着中华主流文化并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及发展,以黄河文化精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也是全世界炎黄子孙的心灵故乡。这种说法虽然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具体工作中,人们总认为黄河文化和文化遗址就在那里,不会迁移也不会消散,对黄河文化保护传承的紧迫感认识还明显不足。黄河流域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但是由于时间久远和一些历史原因,整个黄河历史文化资源的家底还不十分明晰,资料整理还不够完整,一些文物古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得到系统性保护,这都急需开展全面摸底普查,对黄河文化历史文化资源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抢救、保护、传承和弘扬工作。

2、文化遗产保护形式严峻

传承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有机结合难度大。黄河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本身便是传承黄河文化精神的重要方式,目前黄河文化中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尤其是历史悠久、价值巨大的资源面临着巨大的保护压力,即便是由于自然风化侵蚀,甚至包括参观旅游人流量过大所造成的环境变化,也会影响到对遗产自身的保护,对于那些由于历史原因造成巨大破坏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形势更加紧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利用也同样如此,由于文化环境、社会审美风尚等发生巨大变革,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自身内发展规律的限制,加之传承人对传承内容文化价值的不认同,或是受到经济利益驱动,不愿意继续传承的因素,这是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面临的困境,这就要求依据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首先做好传承保护工作,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