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工匠”:练就过硬本领 守护大河安澜
来源:人民日报 | 作者:作者|王浩,李晓晴 | 发布时间: 2024-11-18 | 10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守险

“堤防没水处、急流回旋处,都是最容易出险的地方”

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称,位于“豆腐腰”处的河南省开封市黑岗口是险中之险。黄河行至于此,高出地面11米,“河从屋顶过,船在空中行”。泥沙淤积,河床游摆,水流横冲直撞,险情经常发生。

25公里的长堤,守护500多万群众安全。开封黄河河务局第一黄河河务局高级技师李明金,守险30多年,参与800多次黄河抢险。

“出现墩蛰险情。”2021年11月2日,黄河开封河段遭遇洪峰。接到报告,李明金立马紧张起来,“墩蛰是坍塌险情中最为严重的一种,说明坝垛等已塌入水中。”

“一刻都耽搁不起啊。”为了让抢险速度跑赢洪水,李明金现场指挥,四套机械同时作业,编制铅丝,包裹石块,并向出险点投抛。“我们创造了一分钟投抛一个铅丝笼的纪录。”李明金至今心有余悸。

“4500立方米每秒以上的大流量持续了20多天,黑岗口下延控导工程出险194次,最多一天抢险10多次。”李明金说。

巡堤,目光一寸寸扫,脚步一步步量。“堤防就是生命线,丝毫不能疏忽。”李明金拿着6米长的探水杆伸入水下,查看根石状况。“堤防没水处、急流回旋处,都是最容易出险的地方,必须抢早、抢小。”李明金摸透了黄河的“脾气”。

这些年,李明金致力于传承治黄技术。黄河堤防工程类型多样,形成捆柳石枕、捆抛铅丝笼等黄河埽工技术。李明金制作了15套埽工模型,“这既是行之有效的抢险技术,更是宝贵独特的黄河文化”。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