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凝聚黄河文化精神力量
来源:新浪网 | 作者:河南日报 | 发布时间: 2016-01-01 | 127 次浏览 | 分享到:

  临黄河而知中国。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之中,黄河流域有三千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足以说明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长河中的重要性,也充分证明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地位。黄河文化是迄今为止还“活着”的古文化之一,它一路走来跌宕起伏,却也是一部时代进路下黄河文化引领力“古韵新颜”的历史诠释。在新时代的今天,增强黄河文化引领力,有利于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实施,最终助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黄河文明的榜样力量

  世界著名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在对比了人类文明史上的26个文明样本后认为,任何一种文明都要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崩溃的历史规律。在这四个阶段中,有可能使一种文明处于榜样位置、形成引领力的是前两个阶段。依据汤因比先生的“文明榜样论”,黄河文化的发展在时代进路下大致可划为四个阶段:起源、成长、衰落和复兴,其中前两个阶段是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形成,即“古韵”,后两个阶段是黄河文化引领力的“旁落”与再塑,即“新颜”。

  黄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中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主体文明,点燃了最早的文明曙光。从中华文化形成的纵切面看,黄河文化为引领中华文化发展的“头雁”。虽然“安史之乱”后出现了黄河文化与长江文化并驾齐驱的局面,但仔细分析,两者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是不同的:在中华文明的肇始阶段,黄河流域先于长江流域率先跨入文明门槛,与长江文化形成了“引领—超越”的发展形态,这种形态一直持续到“安史之乱”前。“安史之乱”使这种超越有了质的飞跃,但黄河文化的政治、文化正统性并未改变,黄河文化依然掌握着全国的最高话语权。而且中国经济中心的南迁是黄河文化走向全国的一次大统合。

  黄河文化长期引领中华文明发展。在中华文明的肇始阶段,黄河流域率先跨入文明的门槛,形成了“月明星稀”的中华文明发展格局。此后,黄河文化赓续了这种先发优势并进一步把之推高。可以说,黄河文明在历史长河的发展演变中发挥着榜样的力量,长期引领着中华文明的走向。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古韵”

  黄河文化引领力的“古韵”主要形成于其起源和成长阶段的历史实践中,表现为“位”与“势”的统一。

  其中“位”指在起源和成长阶段,黄河文化在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中长期处于榜样位置。对于这一体格局的形成,学界有“三个千年变局”的说法,即:第一个千年,主要是商周时期(公元前17世纪—前221年),主要是黄河中下游农耕领域各地域的统合,统合后的文化族群被称为汉族。第二个千年,从秦初到唐末(公元前221—907),中华文化地域更加广阔,西北草原文化注入,使汉、唐两大帝国奠定了中华文化的世界地位。第三个千年,从辽宋到明清(907—1911),这个一千年是中华文化空前的大统合,各种周边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版图,形成了多元一体中华文化格局。从庞大体量的角度看,中华文化的核心是黄河文化,黄河文化用自己优越文化的凝聚力、号召力,吸引统合周边地域文化,最终形成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