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丨高敏: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性与民族化——从谢瑞阶的《中流砥柱》谈起
来源:中国美术报 | 作者:中国美术报 | 发布时间: 2020-03-11 | 246 次浏览 | 分享到:

编者按:习近平主席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谈道,“黄河安澜是中华儿女的千年期盼”。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同长江一起,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新中国成立以来,众多艺术家以黄河为表现主题,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处于重要历史时期的今天,艺术家们为了表现黄河的历史感、厚重感、现实感和时代感,在前人的基础上,力求将新的艺术语汇与时代精神结合,创作出主题鲜明、气象阔大的艺术佳作。本刊围绕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相关问题展开学术探讨。


● 吴为山:通过文艺作品表现黄河精神、讲好黄河故事
● 薛永年: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
● 徐涟:塑造当代黄河精神新的视觉形象
● 王克举 :黄河的魂魄在何处——关于黄河长卷创作的思考
● 陈明:黄河精神对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意义
● 刘凯:中国现当代美术创作中的“黄河品格”及其表现
● 高敏: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性与民族化——从谢瑞阶的《中流砥柱》谈起



图片


谢瑞阶 中流砥柱 纸本设色 35cm×47cm 1978年


从涓涓细流到波澜壮阔,黄河流淌出中华文明最初的身形与气象,创造了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之中留下了永恒的基因,至今仍是我们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和实现民族复兴的持久动力。
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综合治理黄河的战略规划,大型水利枢纽工程陆续开建,为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的勃兴提供了时代契机。有着“万里黄河第一坝”之称的三门峡大坝开建以来,全国各地的画家纷纷来此描绘这一壮伟工程,其中,以谢瑞阶的黄河题材画作颇具代表性和典型性。
中国古代山水画家极少选择黄河作为表现对象,传世的黄河题材绘画佳作更是罕见。谢瑞阶经过艰辛的实践和探索,破解了中国山水画不易表现黄河的艺术难题,在不断师法造化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的绘画语言体系,对于我们当下的黄河题材美术创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从山水画的角度而言,黄河本身不易描绘,而“中流砥柱”这个题材更是不易“入画”。“中流砥柱”位于黄河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石柱,枯水期露出水面一二十米,洪水期只露出一个小小的尖顶,看似就像被淹没一般,千百年来任惊涛骇浪的冲刷却依然屹立在黄河的激流之中,被誉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用文字来传达“中流砥柱”蕴涵的精神品格并不困难,但是在画面中呈现起来却殊为不易,因为在苍茫的大河之中,这个小小的石柱显得过于单薄,在视觉效果上很难体现出黄河儿女向强大自然斗争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坚强不屈的精神。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