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品格在当代的艺术呈现丨高敏:黄河题材美术创作的时代性与民族化——从谢瑞阶的《中流砥柱》谈起
来源:中国美术报
|
作者:中国美术报
|
发布时间: 2020-03-11
|
243 次浏览
|
分享到:
当下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特质,取得了令人瞩目的重要成绩,但是也出现了一些流于概念化、空洞化的弊病。这与创作者缺乏真实情感的投入有着直接关系。真正具有时代性的艺术作品,是要体现出创作者对这个时代的真切感受与深入思考,使作品从内到外散发出具有情感温度的人性光芒。这样的优秀作品不仅带有所处时代特有的烙印,也会历经岁月沉淀,在新的时代依然感动着人们。真诚是艺术创作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个艺术家最可贵的品质。谢瑞阶的后半生之所以专注于黄河题材绘画创作,正是内心炽热情感的驱使,是发自肺腑的自觉选择。谢瑞阶出生于黄河之滨的河南巩义,自幼耳闻目睹关于黄河的传说和故事,大度有容、自强不息的黄河文化深深感染着他,渴望用画笔为黄河传神写貌,礼赞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进取精神和海纳百川的恢宏气度。讴歌这条大河,赞美大河召唤的这些建设者,表现这条大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巨大变化,成为了从他生命之根萌发出来的强烈愿望。谢瑞阶把黄河的雄伟壮阔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结合在一起,把个人情感和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时代的脉搏同频共振,使其笔下的黄河画作至今仍回荡着激越澎湃的涛声。从1955年起,谢瑞阶在黄河水利委员会的直接帮助下,多次深入三门峡水利建设工地体验生活,对黄河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实地考察,并留下了数以百计的速写作品。当时的三门峡尚不是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的省辖市,三门峡建设工地还是一片人烟稀少、交通不便、干旱荒瘠、风沙扑面的贫困之地。连续几年前往三门峡进行实地考察的生活经历,使谢瑞阶初步熟悉了黄河的面貌和特征,进一步加深了对黄河的认识和感情,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并为他的艺术创作注入了恒久的精神动力。正是基于对黄河全面而又细致的实地考察,以及沉潜下来深入到生活中进行的无数次写生,才使谢瑞阶能够创作出《中流砥柱》《黄河在前进》《大河上下,浩浩长春》这样的优秀之作。映照当下的美术创作,谢瑞阶画黄河的实践经验值得认真汲取。对今天的一些画家而言,写生采风只是走个过场,甚至不去写生,也不进行实地考察,仅凭照片就能进行艺术创作。因此,也就很难创作出经得住时间检验的经典作品。谢瑞阶画黄河的实践过程,也可以看作是他探索绘画民族化的一个艺术路径。通过反复尝试,他意识到单纯运用传统国画的艺术技巧不能充分表现黄河的特性,遂将西画的焦点透视与国画的散点透视结合在一起,把中国传统线描与西画的明暗处理结合在一起,把国画的笔墨和西画的笔触糅合起来,画出了黄河奔腾咆哮的气势和一泻千里的壮阔,拓展了黄河题材绘画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与此同时又很好地保持了中国画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