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中国戏曲文化,山西戏曲文化,黄河艺术形成与作品息息相关
来源: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7196444522517267 | 作者:界面新闻 | 发布时间: 2022-04-06 | 467 次浏览 | 分享到:

山西地处黄河流域的腹地,几千年来,靠黄河水哺育,赖黄土地生长的山西人民,创造了以黄河为象征、为精神、为气质、为品格的黄河文化。这古老的文化是富有的、博大的、源远的、深厚的,她素有“戏曲的摇篮”、“民歌的海洋”、“民舞的故乡”的誉称。这优秀的文化,如同黄河之水一样伴着古朴、勤劳、智慧的三晋儿女,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而延衍发展至今。所以,长期以来三晋大地的戏曲艺术与民间歌舞一向是兴旺、繁荣、发达的,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其它地区的文化艺术产生了广泛而久远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整个华夏文化艺术的发展,这种历史性的作用,是被镌刻在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发展史上的。

三晋大地的戏曲艺术

但是近几年来,一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极力诋毁与否定民族文化与民族艺术,甚至说“黄土文化”只能走下坡路。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一些人对“洋化艺术”、“流行艺术”发生了浓厚兴趣,致使真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艺术被挤出舞台。对此,许多人痛心疾首,呼吁改变这种局面。1983年6月,山西省文化厅组成新的领导班子。这个班子的成员,多是长期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转业干部,他们都是在黄河文化哺育下成长起来的,他们酷爱山西的地方戏曲,民间艺术和“山药蛋”派文学,他们同黄河文化有眷不可分割的血亲关系。因此他们一登上领导全省文化艺术工作的舞台后,便把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作为发展山西文化艺术事业的指导思想,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制定了“综合治理,总体作战,振兴山西艺术”的工作方针,要求各个艺术门类都把自己的立足点牢牢地扎在黄土高原的土壤里,在此基础上,广泛吸收与溶化一切优秀文化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大胆探索创造富有中华民族气魄和山西地方风味又适合当代观众审美情趣的民族艺术。

山西的地方戏曲

这种艺术应该做到民族的风格、地方的风采、时代的风韵的统一, 努力实现观赏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几年来在一些群众性的艺术活动中,一些对民族文化有共同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的艺术家们,自然地形成了一些创作群体,对创造“黄河艺术”进行探索。“黄河艺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艺术积累的过程。省文化厅的工作方针首先被戏曲工作者接受。在1984年举行的振兴晋剧调演、1986年举行的戏曲青年团调演中,一些戏曲创作人员通过综合治理创作了一批具有鲜 明地方特色和浓郁生活气息的戏曲剧目,如晋剧《打金枝》、蒲剧《苏三起解》北路梆子《落凤滩》(现代戏)等,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山西省歌舞剧院的艺术家们由此看到艺术的真正希望仍在民族文化和地方艺术,这给了他们向民间艺术纵深开掘的勇气,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把视线移向了民间艺术,投入到民间歌舞的汪洋大海中遨游。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