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LCOME YOUR ARRIVAL!
果农王佩峰(右一)在山西省临猗县古戏台上表演锣鼓杂戏(2023年3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学涛 摄
作为这个戏班子年龄最小的演员,55岁的果农王佩峰农闲时经常开车载着大家到各地巡演。随着年龄增长他越来越喜欢戏曲,在锣鼓杂戏里能感受到奔放的豪情。“吼两句,心情舒畅。”
群众对锣鼓杂戏的热情离不开政府对这一濒危剧种的支持。锣鼓杂戏因音乐不用管弦乐器,只以锣鼓伴奏而得名,被称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2021年起山西争取到文旅部、财政部实施的戏曲公益性演出项目,包括锣鼓杂戏在内的26个濒危剧种分别得到每年50万元百场演出的资助。
在这项政策支持下,临猗县眉户剧团聘请非遗传承人担任老师、指导排练,更好地传承锣鼓杂戏。“好几个村庄唱起了锣鼓杂戏,现在已形成村民、传承人、专业剧团立体传承的模式。”副团长秦红洲说。
随着越来越多青年加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正被赋予当代审美内涵、注入青春活力。
近日,一场名为“大唐雅韵·钟鸣鼓乐”的西安鼓乐演出受到观众追捧。青年演奏者在继承“西安鼓乐”核心特质基础上,融入现代技法和现代人的审美,并对灯光舞美进行大幅度调整,让西安鼓乐展现新的面貌。
“西安鼓乐”已流传1300余年,因演出人数众多,涉及乐器广泛,被誉为“中国古代交响乐”。
七年前,西安外事学院的十余名教师组建了鼓乐团,如今已发展成员30余名,多数为“90后”。他们的初衷就是让鼓乐之韵唱响西安。“我们不希望这么好的艺术只能从课本或博物馆里了解。”乐团中古琴的演奏者、西安外事学院国乐系主任薄鸿宇说。
时代变迁改变了非遗的生长土壤,也为它们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随着短视频、网络直播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非遗传承人搭上数字化快车,打开了更广阔的传承空间。
《陕西非遗数据报告》显示,2022年抖音上陕西地区非遗短视频播放达141亿次,是2017年的300多倍;非遗直播观看量达5.4亿次,是2019年的50多倍。2022年,共有1.9万名陕西非遗主播在抖音开播,带来超264万小时的技艺演出。
27岁的张晶琪自幼学习秦腔,他将一些耳熟能详的流行音乐歌词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现代戏曲调相结合,以“老调新唱”的方式在短视频平台直播,短短一年多已收获10万粉丝。“在剧场表演一场可能仅被500名观众欣赏,但通过视频直播,可以让20万人感受到千年戏曲的魅力。”他说。
融合发展添彩美好生活
金灿灿的河面上,羊皮筏子穿梭漂流,大大小小浪头制造出起伏节奏,游客随波漂流,爽朗的笑声在风中飘扬……兰州黄河风情线上的羊皮筏子项目格外受欢迎,岸边码头围满了前来体验打卡的游客。
·合作电话:15809657998 (刘兴国)
·宁夏中卫市沙坡头区文昌镇蔡桥新村26号楼12号营业房
·版权所有: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
主营业务范围
·企业、事业单位微电影、宣传片、专题片;
·影视广告、抖音短视频拍摄制作;
·大型活动现场直播服务;
·动画动漫制作;
·影视策划服务;
·大型活动策划执行;
·各大媒体平台广告投放服务;
(网易、新浪、腾讯等);
·会议会展跟拍记录服务;
·广告、宣传册设计、制作、印刷服务。
黄河文化数字平台
宁夏凡客杰瑞影视文化艺术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