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经典之《诗经》
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 | 作者:席倩倩 | 发布时间: 2022-02-25 | 4587 次浏览 |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了黄河流域产生的三部重要经典著作,分别是《诗经》《老子》《史记》,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我们需要重新认真学习这些文化精华。今天,我们先谈谈《诗经》。

  《诗经》编纂于洛邑

  西周、东周相继建都于洛邑(洛阳),设立大学、小学,大学共有五所,称天子五学,即东学、南学、西学、北学、太学。关于天子五学所开的课程,《礼记·王制》载:“乐正崇四术,立四教,顺先王《诗》《书》《礼》《乐》以造士。春、秋教以《礼》《乐》,冬、夏教以《诗》《书》。”显然,《诗》是当时所开的课程之一。《诗》是一个不断修改完善的著作,它被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

  《诗经》的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进献的乐歌,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周王朝派有专门的采诗人,到民间搜集歌谣,以了解政治和风俗的盛衰利弊。河南大学教授陈昌远在《诗经溯源》中,提出这些民歌是由各国乐师搜集的。各个时代从各个地区搜集来的乐歌,由周王室的“守藏室”官员对那些面貌各异的作品进行加工整理,有所淘汰,有所修改。可以认为,由官方制作乐歌,并搜集和整理民间乐歌,是周王朝的文化事业之一,这在《诗经》时代是不断进行着的。

  陈昌远说,《诗》在洛邑的定稿,是老子完成的。孔子入周问礼,抄录了这个定稿,以此来教育弟子,成为儒家的经典,被尊为《诗经》。

  《诗经》的内容与传承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共十五国风,一百六十篇;《雅》包括《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颂》包括《周颂》三十一篇,《商颂》五篇,《鲁颂》四篇。

  这些诗篇,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风》《雅》《颂》三部分的划分,就是依据音乐的不同。

  十五国风,就是十五个地方的土风歌谣,其地域从陕西到山东的黄河流域。其中《周南》《王风》是洛阳地区的民歌,《关雎》是《周南》的首篇,也是《诗经》的首篇。雅是洛邑“王畿”之乐,这个地区周人称之为“夏”,“雅”和“夏”古代通用。雅又有“正”的意思,当时把王畿之乐看作是音乐的“正声”。颂,是专门用于宗庙祭祀的音乐。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