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如何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
来源:中国水利》2020年第5期) | 作者:王乃岳 | 发布时间: 2020-06-29 | 849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流域所孕育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路军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沂蒙精神、贺兰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已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让黄河文化中的红色精神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八)挖掘大河文明、包容互鉴的对外交流宝库

以黄河为代表的大河文明对整个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大河文明的典型特征是注重和平发展,少有拓边侵略。历史上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在全球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对外经济联系、文化交流、政治外交也主要兴起和发展于此。丝绸之路开启了最早、最重要的东西方文明交流通道,黄河文化在对外交流中不断扩大自身影响力,不断汲取其他文化营养,完善并形成了具有开放、包容气质的中华文明。

坚持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要推动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促进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要积极发掘黄河文化中蕴含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亲仁善邻”思想,寻找与当今时代处世之道、治理理念的共鸣点,在对外交流中贡献中国智慧、阐明中国主张,建设好“一带一路”重大合作平台。

弘扬黄河文化时代价值的实现途径

(一)加强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挖掘和保护

黄河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民族文化的见证。要传承好共有的文化记忆,珍视每一处水利工程遗址、每一件黄河文物,注重黄河文化古籍整理、民间文化搜集等工作。建议尽快开展黄河文化遗产普查工作,在全面评价其功能价值、濒危性与保护紧迫性基础上,在国家层面做好重要黄河文化遗产申报工作。适时启动黄河大堤和黄河故道世界遗产申报工作。

(二)让黄河文化遗产动起来

黄河文化遗产具有教育后人、传承文化的功能。要系统梳理黄河文化资源,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黄河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水利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治河图文都活起来。推动建设国家级黄河博物馆,进一步发挥各地黄河博物馆、水情教育基地作用,通过展览宣传等创新传播方式,让黄河文化遗产为人民群众所关注、所喜爱,让文化遗产蕴含的江河情怀、先哲智慧与今人心灵相通。在全国范围开展黄河文化创意大赛,打造黄河文化创意产业链。

(三)谱写新时代黄河大合唱

因黄河文化滋养,千百年来诞生了大量名垂千古的文艺作品。国家艺术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应重点支持黄河文化挖掘,集中开展以黄河为主题和题材的文艺创作和课题研究。文艺工作者、新闻宣传工作者要承担起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撰写“更上一层楼”的文学作品,谱写新时代的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扎实有效地组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宣传活动,编辑出版黄河文化系列丛书,打造黄河文化研究权威刊物,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