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中华民族的根和魂
来源:http://www.dangjian.com/shouye/dangjianwenhua/wenhuadaguan/202203/t20220316_6316603.shtml | 作者:博雅特产 | 发布时间: 2022-04-07 | 792 次浏览 | 分享到: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商代“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刻辞卜骨

  中国人自古以来敬畏土地,历代政权重视农业。5000年来,重视粮食及粮食安全,一直是全体中国人的持续共识。这也回应了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的结论: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20多个文明形态,只有中国的文化体系长期延续发展而从未中断。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胜前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不是某一点的突破,而是一个体系的建 立,其根源是以农业起源为基础的文化格局。距今12000年左右,人类迈入考古学上的新石 器时代,全球最适宜人类生存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发生“农业革命”。走过了数百万年的中华大地上,先人们告别洞穴,走进新纪元。从这一时期开始,黄河流域中原腹地出现了大规模的 “李家沟人”和“李家沟文化”。

  黄河流域是最早栽培粟和黍的地方,成为种植这两种作物的旱地农业起源的大温床。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更发现了近9000年前的炭化稻米。农业是文明之母,黄河流域农业的起源奠定了农耕文明的基础。从史料记载的黄帝开始,直至北宋,沿黄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一直走在中华民族的前列,华夏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一直在沿黄地区。可以说,黄河滋润的土地连同土地上农耕文明孕育的强大精神力量和价值观,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未中断的基础。

陕西神木石峁遗址皇城台竖立长石雕圆立柱,呈现较早的“中华(花)”

  黄河岸边的石峁遗址皇城台发现了竖立长石雕圆立柱。立柱为“中”型,立柱上面雕有 “花”(华)纹,意为大地母亲,彰显王权。这是目前王城立柱上发现较早的王权之花,也是华表演进的源头。北魏以前没有“花”字,“华”亦为“花”。对于 “华夏”一词的来历,目前学界多认为“华”即花,原为我国中原地区仰韶文化的玫瑰花的一种标志,后来和燕山脚下的龙图腾标志的部族,形成中华文化的共同体。《尚书》中,周朝认为自己是黄帝的后裔,自称为“有夏”,也自称“华夏”,后又将周王朝分封出去的诸侯国称作“诸夏”或“诸华”。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中华民族的魂就是“华”,是崇尚和信仰“华”即“花”的人群。庙底沟文化的人群,也是近代以来所说的最早“华人”。现在的“华山”也是由庙底沟文化的花卉纹彩陶而得名。

  对“华夏”的认同一直在延续。从《史记》记载的“五帝时代”,经夏商周至秦汉、魏晋南北朝再至唐宋,历代王朝的都城均在“大中原”地区,这也就是“择中立国”的佐证。宋代以后金元明清王朝建都北京,仍然是“择中立国”的延续,大金王朝的都城就称为“中都”,他们认为“燕京乃天下之中”。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庆柱认为:黄河中游的中原地区保存着中国境内最为重要、最具“中国历史文化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中国“国家文化”的文化遗产。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