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祭祀的千年流变
来源:选摘自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黄河文明之近代转型研究》 | 作者:https://www.sohu.com/a/366808391_501405 | 发布时间: 2024-10-16 | 1294 次浏览 | 分享到:

秦以后,黄河决溢次数明显增加,汉代的官方祭拜活动也愈加频繁。西汉宣帝神爵元年(公元前60年),五岳四渎的祭祀正式列入国家祀典,建河祠,设祠官,指定专门的祭祀制度。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河决瓠子口。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汉武帝亲临堵口现场,向黄河水神献祭玉璧、白马,祈求黄河安澜。此后东汉明帝时期王景治河颇有建树,重大治河工程完工之时也多祭河礼神,求保太平。

三、魏晋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官方的黄河祭祀极为少见,偶有祭拜也多与战争有关。秦汉时期延续下来的祭河传统多有破坏、衰败之象。

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修建,黄河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黄河祭拜活动也在魏晋南北朝的基础上逐渐恢复发展。天宝六年(公元474年),唐玄宗亲赴南郊祭祀,下诏称“五岳既已封王,四渎当升公位,递从加等以答灵心。其河渎宜封灵源公,济水渎封清源公,江渎封长源公,仍令所司择日差使告祭并五岳及名山大川并令所在长官致祭”,唐玄宗封黄河水神为灵源公,自此黄河水神有了固定的封号。根据《册府元龟》的记载,天宝六年(公元474年)、天宝八年(公元476年)、天宝十年(公元478年)均曾遣使祭拜。这一时期,祭河正式由意识形态上升为国家制度。

△ 宁夏青铜峡市中华黄河坛

四、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是黄河水患又一高发期,黄河祭祀活动亦随之愈加频繁。

北宋时期河祠由中州移至河中府。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河决滑州,遣枢密直学士张齐贤诣白马津,以一太牢沈祠加璧。自是,凡河决溢、修塞皆致祭”。宋真宗“车驾次澶州,祭河渎庙,诏进号显圣灵源公,遣右谏议大夫薛映诣河中府,比部员外郎丁顾言诣澶州祭告”。行至潼关,又“遣官祠西岳及河渎,并用太牢,备三献礼”。回到河中府又亲自谒奠河渎庙。

唐玄宗时期曾册封五岳为王位,四渎为公位,仁宗康定元年,正式册封河渎为“显圣灵源王”,由公位晋升为王位。

元朝时期建立起统一的中央政权,为黄河的治理和开发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元代不仅继承了历代治河的经验技术,涌现出了一大批像郭守敬、贾鲁这样的治河人才,传统的黄河祭祀文化也得到了延续和传承。

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开始对岳、镇、海、渎实行代祀。代祀黄河皇帝并不亲自前往,而是“遣使二人,集贤元奏遣汉官,翰林院奏遣蒙古官,出玺书给驿以行”。元世祖曾对中书省言:“五岳四渎祠事,朕宜亲往,道远不可。大臣如卿等又有国务,宜遣重臣代朕祠之,汉人选名儒及道士习祀事者”。至元三年(公元1266年),定于立秋日遥祭河渎,并遣使祭祀。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春又加封河渎为“灵源弘济王”。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