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祭祀的千年流变
来源:选摘自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硕士学位论文《黄河文明之近代转型研究》 | 作者:https://www.sohu.com/a/366808391_501405 | 发布时间: 2024-10-16 | 1295 次浏览 | 分享到:

五、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漕运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河运与漕运交织,黄河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日隆,传统的河渎祭祀在祈求安澜的基础上又多了一层保漕 的意蕴。

据《春明梦余录》载,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宋太祖以河渎神“崇名美谥,历代有加……渎祀不经,莫此为甚”为由,尽除去河渎神前代所有封号,重封河渎神为“西渎大河之神”。明英宗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黄河于寿张沙湾溃决,冲坏运道。明代宗命工部尚书石璞前往治理,并加河神封号。

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沙湾新堤筑成之后,“于黑洋山、沙湾建河神二新庙,岁春秋二祭”。景泰四年正月,黄河于堵口处以南又决,复诏加河神封号。明孝宗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黄河于开封及金龙口决口,冲断张秋运河。黄陵冈河口完工之后,明孝宗“敕建黄河神祠以镇之,赐额曰昭应”。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河决徐州房村集,屡堵屡决,“帝用严嵩言,遣官祭河神”。

有清一代,对黄河祭拜至为重视,清代成为尊礼祭河的大成时代。

顺治初年,“定岳、镇、海、渎既配飨方泽,复建地祇坛,位天坛西,兼祀天下名山大川”。顺治三年开始实行遣官代祀,规定北岳、中镇、西海、河渎的祭祀共同派遣一人,“将行,先遣官致斋一日,二跪六拜,行三献礼”。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为四渎分别赐号,河渎赐号为润毓。康熙三十五年,为元元祈福,曾派遣大臣分别祭告五岳、五镇、四海和四渎。三十六年,“朔漠平,遣祭岳、镇、海、渎如故”。

清代黄河泛滥较为频繁,为保安澜,每有大工告成,大清皇帝多敕建河神庙或加封河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敕建河州口外河源神庙成,加封号”。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沁、黄并涨,武陟、荥泽、阳武、符祥、兰阳同时决十五口,中牟之杨桥决数百丈,大溜直趋贾鲁河”,“十一月塞,上闻大喜,命于工所立河神庙”。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乾隆皇帝南巡期间,前往祭祀河神庙。乾隆四十二年(公元1777年),陶庄积土以北开挖引河成功,“上喜此钜工,一劳永逸,可废数百年藉清敌黄之说,敕建河神庙于新口石坝,自制文记之”。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河决仪封十六堡,屡塞屡决,乾隆四十四年北坝又塌陷二十余丈,“上念仪工綦切,以古有沈璧礼河事,特颁白璧祭文,命阿桂等诣工所致祭”。乾隆四十五年二月,决口堵塞,“命于陶庄河神庙建碑记之”。嘉庆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马营口堵塞,嘉庆皇帝又加河神金龙四大王、黄大王、硃大王封号。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