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文化思考
来源:知乎 | 作者:孙若风 | 发布时间: 2021-10-12 | 235 次浏览 | 分享到:


离开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就没有黄河文化的基本场景。黄河生态发生了根本性改变,黄河流域的文化也就失去了唱戏的舞台。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为搭建这样的场景和舞台创造了条件。国家“十四五”规划在强调加大上游重点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力度的同时,指出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格局,统筹沿黄河县城和乡村建设。实施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把城乡建设都纳入了这一工作范畴,并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内容。这是我们在黄河流域文化发展中把乡村振兴与城市更新衔接的理论依据和工作导引。


——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精神。城市更新应表现出我们这个时代特有的城市生态观:城市生活要适应人的自然属性,在环境上让人感到亲切放松,有家园感和归属感,多些空地、多些绿化,不要用逼仄、狭窄的城市空间“折叠人”、压迫人,少用一些高入天地线的建筑限制人仰望蓝天白云,不要把人塞进钢筋水泥的丛林,不要大拆大建使得居民找不到生活的记忆,甚至摸不着回家的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的《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要求,贯穿的就是这样的精神。文件还提到了“加强矿山修复”。在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中,单列了加强矿山修复的章节。在甘肃金昌,我更有好看到了这方面实践。这里的金川国家矿山公园,在已经形成的矿坑周边种了不少树。同行的人说,这些树看起来不是那么郁郁葱葱,但我知道,在这些缺水的地方,种活一棵树是多么的不容易。有些树虽然十几年还是长不大,被称为“小老树”,全靠坚持不懈的浇水。金昌这个大坑旁边树是种在矿渣上,活下来更不易。


生态振兴与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内容,《乡村振兴促进法》提出了系统要求。乡村振兴的五大振兴任务,各有侧重,又互相关联,在工作上也需要相互配合。生态振兴中的生态保护,在文化振兴的乡风文明建设中得到支持。不只如此,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属于环保产业,绿色产业,相对而言,能耗低、污染小,而且门槛低、产业链长,因而带动就业创业的能力强。它依靠青山绿水,依靠良好的生态,同时又反哺青山绿水,保护生态。没有乡村应有的生态,乡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就失去了资源、底色、支柱,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是乡愁不可缺少的载体。乡村与自然从来密不可分,但是,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自觉。当然,这也是因为保护乡村自然生态与振兴乡村文化,形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严峻。无论是城市更新,还是乡村振兴,反对大拆大建,不只是为了留住历史记忆,更因为过去的建筑与自然更近,一个时期以来,大拆大建的过程,就是与自然渐行渐远的过程。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