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文化思考
来源:知乎 | 作者:孙若风 | 发布时间: 2021-10-12 | 239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城市更新与乡村振兴中,要注意挖掘、利用这些具有自然精神的文化遗产。这是一个以前关注不够的角度,应该用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态度,在历史资料和乡土文化中爬罗剔抉。这些年来,各地已经把历代文人吟咏本地自然山水的作品整理出来,有的还刊于城市或乡村的公共空间。这些作品除了已经揭示出的种种积极作用之外,还应从本土文化中所具有自然品格、自然趣味、自然精神的角度去认识、强化,当然,在展示、宣传的过程中,也要符合文旅规律,要善于运用创意,让城乡居民和游客喜欢并接受。对于他们利用新媒体展示本地自然风光,更应珍惜和鼓励。要把现代全球性的绿色意识与中国文化中的自然精神衔接起来,通过鼓励引导绿色消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让中国文化回归自然,仅从文旅产业的角度看就会有以下作用:


——丰富文旅产业内涵。自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命题,与自然直接接有关的理念,比如生态、绿色,还有与自然间接相关的理念,比如健康、养生,等等,本是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我们能从文化的本体认识自然、亲近自然、体会自然,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再发现和再利用。由此出发,就可以重新认识和改进文旅产业的工作。比如,风光游里有没有文化?自然类景区里有没有文化?显然是有文化。说没有文化的人恰恰是没文化。现在强调文旅融合,可以考虑结合风光类景点、景区融入一些演艺、文化展示等方面的内容,同时,要善于解读、突显自然风光的文化意义,特别是要给游客营造体会自然风光、与自然风光对话的环境,营造能让游客像李白“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类似的氛围。围绕亲近自然,开展研学、亲子、康养、医养等多种业态的旅游。


——延伸文旅产业链环。这些年来,文化和旅游分别与相关行业实现融合。其中有些融合,从行业划分看,是跨界,从中国传统的自然观看,在本质上是相通的,特别是文体康旅融合、农文旅融合,森林文旅、生态文旅等等。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文旅部门与环保、卫生、体育、水利、农业、林业和草原等部门的联动,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观为纽带,相互赋能。要引导和刺激新的文旅相关的农特产品、绿色食品的消费,让消费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认识到这些产品的自然属性和文化属性,吃绿色食品,住自然环境,就是吃文化、住文化,是人与天地自然的双向互动。这些年来,不少地方的民宿发挥了带动农特产品的消费,而且带动农特产品消费远远超过民宿本身,看起来是两件不相干的事,是个意外惊喜,实际上,起作用是我们中国人根深蒂固的自然观,现在重要的是揭示和发挥这样的理念。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