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碑刻文献对黄河文化传播的价值研究
来源:光明网 | 作者:吕村 | 发布时间: 2022-01-16 | 126 次浏览 | 分享到:

  黄河流域是中华先民最早活动的区域之一,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哺育着中华民族,孕育了中华文明,也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浩瀚的历史长河沉淀而成的黄河文化,也在不断扩散,并与其它地域文化逐渐融合,衍生出恢弘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在大力推进黄河文化高质量建设与传播的今天,不仅需要物质形态的建设,更需要发掘传统文化要素,丰富黄河流域文化传播与建设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多次强调指出黄河文化在中华文明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建设中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这一方面可以使我们更加坚定中华文化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可以凝聚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提供精神支持。

  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历来重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少文化活动不仅记录在纸质文献中,在碑刻文献中同样也有不少留存。这些黄河流域社会发展与变迁的碑刻不仅是黄河文化繁荣的真实见证,也可以起到对传世文献的纠偏与有益补充价值,使我们更加真实全面地认识我们辉煌灿烂的文化历史,进而为今天黄河文化的高质量传播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黄河流域碑刻简述

  碑刻是地方建制更替、社会变迁、民生风俗、教育发展、建筑修建、宗教兴衰等历史史实的真实记载,具有原始性、真实性的特点,能比较真实地保存所承载的历史文化面貌,是研究社会历史文化变迁不可或缺、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第一手材料。宋代金石大家赵明诚认为:“若夫岁月、地理、官爵、世次,以金石考之,其抵悟十常三、四。盖史碟出于后人之手,不能无失,而刻词当时所立,可信不疑。”清代顾炎武也说:“余自少时即好访求古人金石之文,而犹不甚解。及读欧阳公《集古录》,乃知其事多与史书相证明,可以阐幽表微,补阙正误,不但词翰之工而已。”因此,碑刻文献对于历史研究具有补史之阙、正史之谬的重要价值。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化重要发源地,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上至青藏,下至鲁豫的广阔流域;早源两汉、讫至民国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遗留下了数以万计的珍贵碑刻文物。这些碑刻既是黄河流域文化建设与发展的见证,也是黄河流域文化的典型代表,不仅对郑州现有的传统文化可以起到一定的校正与补充作用,也可以成为黄河流域文化内涵建设的重要支撑。现以黄河流域重要代表、地处中华文明核心区域的郑州现存的明代碑刻《大明郑州历年贡士题名记》(以下简称《题名记》)为例,以斑窥豹,阐述碑刻文化对黄河文化高质量建设的重要价值。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