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
来源:《理论视野》2020年09期 | 作者: 石碧华 | 发布时间: 2016-01-01 | 418 次浏览 | 分享到:

(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创新发展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一方面,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和结构转换能力,推动经济增长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近年来,黄河流域部分地区的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度较高,污染治理与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很大。黄河所经区域是1949年以来中国一次能源(煤炭)与二次能源(电力)最主要的生产基地与供应基地。直到今天,其煤炭产量仍然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70%,大约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量的40%。[9]以山西、内蒙古、陕西省份为代表的相关地区工业发展严重依赖能源资源,工业结构偏重且单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这些地区依托资源优势实现了经济快速增长,但部分地区当前已经出现了资源枯竭或衰退、经济发展速度滞缓的挑战。因此,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将难以为续,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顺利转换。另一方面,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制度创新。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视野,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各项改革,加快破除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努力探索和构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

目前,黄河流域整体创新资源不足,特别是与长江流域相比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已成为制约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最大障碍。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研发投入,加快构建黄河流域区域创新体系;另一方面,可以在黄河流域适当布局若干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催生若干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经济附加值高、带动作用强的重要产业,形成若干具有广泛辐射带动作用的区域创新高地,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三)统筹推进,协调发展

黄河流域人口多、地域广,社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解决流域发展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国家层面来看,应着力提升区域发展战略的联动性和全局性,增强区域发展的协同性和整体性。通过流域内不同区域之间各种形式的合作,合理利用与优化配置要素资源,促进经济合理分工,促进跨区域的国土资源开发,形成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从地方层面来看,则侧重在所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注重人地关系的协调,产业之间、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之间的协调,发挥市场活力并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黄河流域的区域协调发展除了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与通达程度的均衡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外,还应高度重视区际关系改善、区域合作的加强,尤其是着力提升沿海港口城市与广大流域腹地的物流联系,科学处理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的协作关系,深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地区之间的环境协同治理。从国家乃至全球尺度来看,黄河流域的区域合作不仅仅局限于流域内部,可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加强与流域周边、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迈向更高质量的区域合作。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