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 作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2-29 | 3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拓宽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渠道

利用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非遗展览、展示、讲座、学术交流。鼓励建立黄河流域非遗专题网站,支持媒体平台设立黄河流域非遗专题、栏目,鼓励采用微博、微信、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形式传播黄河流域非遗。支持将黄河流域非遗有机融入舞台剧、 游戏、动漫、电影、电视剧等,创新传播渠道,扩大受众群体。开设“黄河非遗大讲堂”,以线上线下方式宣传黄河非遗。重视群众文化活动在非遗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在节庆、娱乐活动中展演展示黄河流域非遗。

3.丰富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内容

推出“黄河流域非遗体验季”“创世神话艺术节”“关公文化旅游节”“重走晋商路”“重走万里茶路”等活动,打造山西黄河流域非遗IP。开展以“黄河流域非遗在山西”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策划推出黄河流域非遗主题宣传片、纪录片、公益广告、短视频等。鼓励媒体平台对非遗传承人的感人故事和非遗蕴含的文化内涵等进行深度报道,将非遗传承人推向市场,成为网络达人,扩大影响力。

from clipboard

积极开展以黄河流域非遗为主题的国内外交流传播活动,唱好“黄河大合唱”。配合重要活动、节庆、会展等,对外宣传推介山西黄河流域非遗。支持各地非遗项目参加重大活动。加强“一带一路”非遗交流。加强与黄河流域各省及外宣、驻外机构、中资企业、境内外旅行社、协会商会的合作,做好山西非遗的对外宣传推广。支持山西黄河流域非遗相关产品走出去,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对外传播山西黄河流域非遗。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认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流域非遗的重要意义,巩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责任主体及工作职责,积极发挥相关行业组织的作用,将非遗保护传承弘扬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明确年度计划和工作任务,纳入考核评价体系,统筹推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

(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

完善非遗地方性法规规章体系,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制定《山西省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管理办法》,出台有利于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的专项政策措施。建立黄河流域非遗执法和规划落实检查机制。加强黄河流域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综合运用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地理标志等多种手段,保护非遗传承人合法权益,将非遗场所、展览、讲座、学术交流纳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目录。

(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基层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完善非遗研究人才培养机制,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培养和引进相关研究人才,提高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建立黄河流域非遗专业智库。加强非遗、科技、文创、旅游等多领域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挖掘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展陈策划、资源开发、宣传推广等非遗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开展非遗传播和策展人才研修培训。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