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 作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2-29 | 339 次浏览 | 分享到:


  (2)加强非遗特色街区创建工作。选择一批具有浓郁黄河特色、具备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历史文化街区、重要关堡城镇等传统生活区域,挖掘利用其中的非遗资源,建设非遗特色街区,尊重居民的主体地位,提高参与感、获得感、认同感,维护和改善非遗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空间。支持在历史文化街区(古城镇)建设非遗传承体验设施。建设一批非遗特色街区示范点,建立健全非遗特色街区管理机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

(3)积极推进黄河流域“非遗在社区”工作。营造有利于非遗传承发展的社区氛围,推动非遗在城市社区广泛传承传播,成为社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为主,探索社区化传承模式。支持代表性传承人设立面向社区居民的公益工作室、传习所、展示馆等,鼓励代表性传承人及其团队深入社区开展传承,利用街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非遗传习所、学校、楼宇、餐馆、商圈、社区等,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推广“非遗在社区” 常态化,鼓励有条件的社区举办夜场、午间场、周末场、节假日专场活动。到2025年,建设30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到2035年,建设100个“非遗在社区”示范点。

(三)推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发展

1.推动非遗与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融合

围绕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管控保护、主题展示、文旅融合、传统利用4类主体功能区,进行非遗资源梳理与引入,突出黄河流域非遗内核、彰显三晋黄河非遗特色。发挥非遗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作用,助力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山西段建设,努力实现将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志的目标要求。

2.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

促进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与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有效衔接。依托非遗馆、传承体验中心、大师工作室、非遗工坊等场所,培育一批非遗旅游体验基地。大力发展非遗主题旅游等业态和线路,支持推出“黄河流域非遗·晋行时”创世神话传说之旅、晋商之旅、黄河乡村之旅、黄河古渡之旅、黄河风情之旅、黄河寻根之旅等一批具有鲜明山西黄河文化特色的非遗主题旅游线路、研学旅游产品。支持利用黄河流域非遗资源发展乡村旅游、研学旅游、节庆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多种业态。

充分利用“黄河人家”“汾河人家”等乡村旅游点、乡村民宿进行非遗展示。支持以黄河流域非遗为题材,创作一批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涵育人心的优秀旅游演艺作品。推动黄河流域非遗有机融入景区、度假区等旅游目的地,鼓励支持非遗传承人入驻景区。支持在景区设立非遗传承体验中心、传承人工作室等,提高游客参与度。支持富有山西黄河特色的传统工艺产品融入旅游商品市场,依托漆器、澄泥砚、剪纸、木版年画、砖雕、泥塑等三晋黄河非遗项目,培育“黄河流域非遗礼物”品牌。将具有山西特色的非遗元素和符号运用在民宿建造和设计中,提升民宿景观形象和文化内涵,依托民宿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常态化体验,将民宿打造成为新兴的非遗体验基地。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