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 作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2-29 | 337 次浏览 | 分享到:

from clipboard

3.推动非遗与乡村振兴融合

对紧贴黄河流域乡村生活实际、群众认同度高、就业面广、当代价值突出的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扶持其做成产业、做大做强。在黄河流域非遗项目集聚、发展基础好的乡村定向组织举办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壮大传承队伍,不断提高传承人的理论基础、市场意识、创新创意、互联网营销等能力和本领,通过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

4.推动非遗与国民教育体系融合

将黄河流域非遗项目同国民教育相结合,推进黄河流域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面向青少年学生组织举办形式多样的黄河流域非遗展览、展演、体验、讲座、征文、知识竞赛等活动,支持非遗传承人进校园、课堂进行展示或教学,制作线上非遗课程。支持学校组织学生到非遗展示场所、非遗工坊、大师工作室参观或开展劳动体验、研学实践,引导青少年学生了解关注、支持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根据国家要求,将非遗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内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学校开展非遗研学活动等,建设一批非遗传承教育实践基地。

5.推动非遗与科技融合

在非遗的调查记录方面,与大数据、视频、VR、数字化处理技术、数字化平台等高新技术深度融合。在非遗的展示传播方面,充分运用VR、AR、AI、云计算、区块链等高科技手段,探索线上非遗展示、媒体推广新模式,提高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水平。

6.推动黄河流域非遗传统工艺振兴

以黄河流域非遗项目为重点,积极推荐全省特色非遗项目进入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继续充实完善省级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指导各地依照《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和我省《关于贯彻落实<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意见》,对振兴项目逐项制定保护方案。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引领作用,带动传统工艺优势明显的县、乡、村镇建设。支持黄河流域非遗代表性项目与相关高校、科研机构联合开展科学理论研究与技术攻关,改进工艺、完善功能、优化机构、创新产品,不断利用黄河流域非遗元素开发更多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的各类衍生品。

(四)加强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推广

1.创新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手段

利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传统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开展黄河流域非遗展示、展演、论坛、讲座、传统工艺比赛等各类传播活动。定期举办山西非遗博览会、黄河流域非遗代表性项目邀请展(赛)、黄河非遗大讲堂、黄河非遗美食节、黄河非遗影像展、黄河非遗购物节等品牌活动。积极参加全国重大非遗活动和黄河流域区域性、专题性展示展演活动。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