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2021—2035年)
来源: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网站 | 作者: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 | 发布时间: 2021-12-29 | 332 次浏览 | 分享到:

(2)加强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保护。鼓励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结合当下文化元素进行再创作,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鼓励传统音乐、传统舞蹈项目进入旅游演艺市场。传统舞蹈引入全民健身,促进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非遗在社区的传承传播。推动传统音乐和传统舞蹈类非遗进校园,作为课间操和选修课、社会实践课的重要内容。

(3)实施传统戏剧保护提升工程。鼓励将符合条件的传统戏剧列入各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加强对传统戏剧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扶持,支持其授徒传艺,培养后继人才,采取措施提升其艺能。支持有关院团和艺术院校合作开展人才培养项目。支持有关院团、传承人、演员等通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广泛传播传统戏剧。推动“戏曲进乡村”“戏曲进校园” “戏曲进景区”。


专栏2  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
  编制出台《山西省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组织开展全省范围的曲艺类项目调研。全面掌握省级以上曲艺类项目的主要传承队伍、代表性节目、演出场所和演出频次等基本情况,完善项目信息。以现有较为成熟的曲艺演出场所为基础,扶持曲艺演出,增加实践频次,鼓励曲艺项目开展驻场演出。支持民间曲艺进入景区展演。开展曲艺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扩大黄河流域非遗曲艺的影响力。到2025年,具有影响的非遗曲艺演出示范点达到20个,到2035年,非遗曲艺演出示范点达到50个。


(4)实施其它非遗保护传承计划。举办传统体育(游艺)运动会、杂技汇演等各种展示展演活动。鼓励将形意拳、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全民健身计划。加强中医正骨疗法、中医诊法、中医针灸、中医传统制剂方法、晋药等中医药非遗代表性项目的研究与利用,发挥中医药在治疗疾病和维护民众健康方面的积极作用。依托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开展面向传统饮食非遗的专项培训,不断提升传承人技艺水平。树立“山西面食”“晋酒”“晋醋”等具有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传统饮食品牌。


专栏3  打造传统技艺品牌
  打造珐华器、推光漆、澄泥砚、晋作家具、晋酒、晋醋、晋药等一批“晋”字牌品牌。加强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驻山西忻州(静乐)传统工艺工作站建设。支持依托传统技艺类非遗项目,形成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对有发展潜力的传统技艺、传统美术类项目,开发多种产品样式,探索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的新思路,加大营销力度,扩大市场。推荐符合条件的从事传统技艺的单位列入中华老字号、三晋老字号名录。


3.推进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

以“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为目标,大力推进黄河流域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主导作用,加强地区间统筹协调,巩固提升国家级晋中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效,推选条件成熟的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碛口、河曲、上党(晋城)等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开展监督、考核、评估、验收和命名工作。积极培育一批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指导各级政府将此项工作列入地方政府重要工作议程,纳入本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将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经费列入当地公共财政经常性支出预算,健全各相关部门协同联动的工作机制,提高区域性整体保护水平。支持和指导各市、县探索开展市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