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壮丽70年 治黄故事篇丨四代河工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搜狐网 | 作者:项晓光 胡少华 杨希梅 王凯 | 发布时间: 2024-12-26 | 1047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8年5月18日,他作为黄河防总第一机动抢险队副队长随队赴川抗震救灾,针对唐家山堰塞湖堰塞体泥土含量高且大石块较多的情况,向有关领导提出用“水枪喷射”打开泄流通道的抢险措施,经试验效果良好。此方案虽未进入实战应用,但为以后类似堰塞体的处理进行了技术储备。

2010年,为了尽快实施舟曲白龙江堰塞湖堰塞体清淤疏通抢险工程,国家防总通知调用“水枪”设备。李富中一直关注该工程,在电视新闻中他发现现场多为卵石、碎石,遂向有关领导提出了“水枪冲淤”不可行的建议。

为了传承抢险技术、宣传黄河历史与文化等,李富中先后在《人民黄河》《中国防汛与抗旱》《黄河报》和人民网等发表文章60余篇,获得河南省、黄委等科学技术成果、科技进步及创新成果奖30余项。2015年,他完成了《1938·黄河花园口决堤记忆》书稿。此外,他还精心制作了《柳石混合滚厢“风搅雪”及其演变》《抢险现场组织与管理》《河工行话》《黄河号子》等20多个PPT课件,先后到山西、湖南、四川、北京、新疆等地讲课交流。

“滚滚河水向东流,拜师学艺争上游。母亲河畔三鞠躬,承上启下责任重。师徒同心齐努力,传统技艺不能丢。创新路上比翼飞,抗洪抢险争风流。位卑未忘忧防汛,人水和谐安澜庆。”站在滔滔的黄河岸边,李富中又一次情不自禁地唱起令人热血沸腾的黄河号子……

李建荣和徒弟董全修(左一)、胡太法(左三),孙子李富中(右)在抢险演习工地

不忘初心,思源致远;薪火传承,护佑安澜。所有这一切,早已深深烙入这个河工世家的血脉,成为神圣的使命,化作前行的力量。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