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壮丽70年 治黄故事篇丨四代河工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搜狐网 | 作者:项晓光 胡少华 杨希梅 王凯 | 发布时间: 2024-12-26 | 1055 次浏览 | 分享到:

2002年11月5日,农历十月初一,这个特殊的日子,93岁的李建荣悄然走了……

也许是天意,也许是巧合,一个月后,在经历了66年的风风雨雨、在为治黄历史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后,黄委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工程队被撤销。

接力

办完爷爷的后事,李富中调任孟州河务局局长。在无限悲痛和绵绵怀念中,他更加坚定了自己做好治黄工作的信念。

2003年2月,为了提高职工的文化理论水平,孟州河务局与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教学院联合办起“水利工程管理”中专班。老师被请到单位,利用周末和节假日授课,共有30余名职工参加学习,2005年机构改革前学员全部毕业。这种办学培训模式,当时在全河是第一家。

2003年3月,看到近十年没有经历抢险、队伍严重青黄不接的状况,李富中想到爷爷说起的当年拜师情形,于是,精心挑选各工种的师傅和徒弟,举行了隆重的“岗位练兵、以师带徒”拜师仪式。他们将拜师仪式的各种准备工作、程序等报给上级工会,成为黄河系统的样板。

第四代河工李富中(左)在抢险技术培训现场

2003年,李建荣去世一周年,受“SARS”病毒影响,录制“风搅雪”的计划搁浅。深夜,李富中流着泪写下了“祖孙情、师徒恩、黄河结”的纪念文章。

2004年,李建荣去世两周年之际,教学片“柳石混合滚厢”录制完成。困惑多年的人们,终于形象直观地看到了“风搅雪”的真容。同期完成的还有教学片“柳石枕捆抛技术”。

2005年,“抢险现场规范化管理运行系统”研发成功,抢险现场混乱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该项目荣获黄委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河南省科技厅评为河南省科技成果。

为了展示黄河历史、文化和修防技术等,在老专家、老河工的关心支持下,在李富中的创意策划下,治水名人园、河工雕塑园、昔日温孟滩、黄河苑、砌石护坡示范园等展现在人们眼前。

2006年6月,“土硪号子”成功录制,片头的字幕是“献给人民治黄六十周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李富中先后被河南局评为治黄科技拔尖人才、十大创新型人才。

2007年2月6日,黄河号子入选河南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6月7日,黄河号子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1月,李富中被河南省文化厅命名为“省级传承人”。

2015年,《黄河号子》一书由黄委治黄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

2018年5月,李富中被文化与旅游部认定为“国家级传承人”。

数十年来,除整理完成黄河号子外,李富中一直致力于防汛抢险技术、花园口决堤事件、花园口堵口工程、石方工程施工技术等研究。他曾数次作为国家防总、黄河防总专家组组长和成员赴内蒙古、山西、吉林等地指导抗洪抢险,每次均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