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NEWS CENTER
详情
您的当前位置

WELCOME YOUR ARRIVAL!

黄河文化的形象演绎与精神生态的道德救赎
来源:《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20年第4期 | 作者:马治军 | 发布时间: 2022-12-13 | 1968 次浏览 | 分享到:

细读《河洛图》,以下关键词亦可成为阐释李佩甫创作意旨的脉络和线索,那就是民间视角、神秘氛围、传奇人物、道德主线。

首先,民间视角和神秘氛围使《河洛图》探潜到了李佩甫创作的文化基质。《河洛图》洋洋40余万言,第23章,以一位开了“天眼”的民间术士——陈麦子大师为人勘望“吉穴”为导引,回溯展开了300年前邙山脚下、洛水北岸河洛康家五代人的商业兴衰史。但从叙述时间和叙述角度看,叙述时间并不长,叙述视角也很单一。从名字即可看出,陈麦子本属俗人,原本是邙山脚下一个村庄的电工。但是,因20岁时不小心触电身残,更因身残后独居山林十年,不知“究竟遭遇了怎样的机缘”,④陈麦子成为能够看穿古今、预测吉凶的阴阳大师。当商贾大佬们聘请的一干风水师为勘察被称作“金龟探海”的吉穴发生争执分歧时,央求者不惜重金把陈麦子大师请到了洛水与黄河交汇的最高处。于是,借陈麦子大师的视角,李佩甫开始了他的文学演绎。对于以展示生活本真为目标的文学创作来说,借助这样的民间传说和民间视角展开故事和塑造人物,借助者众,不以李佩甫始,更不会以李佩甫终。正史之外本来就存在着纷乱的野史和传说,这也是文学创作可以汲取的富矿。关键在于,决定文学作品高下的不在于借用了正史还是野史或传说,而在于借用后传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是猎奇?是复魅?还是展示世事的难以预料、探讨命运的多种可能、还原生活的丰富多义?正是在这一点,李佩甫实践了后者。借助陈麦子大师的视角,李佩甫穿越300年的时光,既展示了坚韧无言的柿树、通灵救主的白鼠、祭河大典的康祖显灵,也展示了康家困厄时的冥冥机缘、繁盛时的运命劫数等等,其中尽管弥漫着神秘的氛围,但读来却感到真实逼真,这里体现的正是黄河文化的民间基质。值得赞许的是,尽管李佩甫在民间视角和神秘氛围中明晰地扯拉着一条道德主线,但最终并没有简单地落脚于道德评判。在李佩甫看来,“穿过历史的烟云,大师真能看清人生命运的轨迹吗?”⑤回答是否定的:“时间是有眼的。穿过时光,陈麦子看见,如今,那座庄园,已空空荡荡。”“在大时间的概念里,还有什么可说的呢?”⑥商贾大佬们期望找到的可以佑人世代富贵的“金龟探海”“金蟾望月”吉穴到底在哪里?大师的手杖向前方指去,“前方云气冉冉,气象万千,似是一片开阔的去处”⑦。这样的结局似乎可以透露出李佩甫对于《红楼梦》的借鉴和领悟,显示出承续文化经典的努力和气象。其次,传奇人物和道德主线使《河洛图》回返到了精神救赎的文学担当。在《河洛图》中,李佩甫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无论是耕读传家的康老太爷、仁德行世的周亭兰、信字当头的康悔文,还是仗义神算仓爷、行侠武师马从龙、盗亦有道的断指乔以及不惜殉河报恩的船老大泡爷,他们都迥异于李佩甫前期小说中城乡人物的矛盾、纠结和迷茫,个个显得慷慨仁德、义无反顾。在对这些人物的展示笔法上,我们隐约可以感到李佩甫努力与中国古典小说的接续。并且,具有文学宣喻意义的是,在对这些传奇人物的展示过程中,李佩甫更加明朗地在文本中贯穿一条道德主线,让仁德、道义、礼俗、智慧、诚信等黄河文化精神内核不仅成为河洛康家辉煌300年的道德根基,而且成为这些人物同行同向的人性承载。在今天的文学发展环境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大胆的冒险。对此,我想说的是,尽管可能有论者会因李佩甫道德宣喻的努力而降低《河洛图》的阐释品级,但细读文本,我们不能不承认,李佩甫在这些人物身上植入的道德标签恰恰是文本闪光和出彩的细节。对此,这里不妨深入文本,引证一二。神算仓爷颜守志,河洛康家血缘之外的重要人物,因不愿与贪官上司同流合污,被革职追杀,无奈状告贪官倒卖皇粮,终得洗冤昭雪,但已无心为官,聘入康家;随后,他干了件一生最为惊心动魄的大事,那就是“焚棉悬梁”;在这里,仓爷尊奉的是“做人比做生意要紧”,⑧诚可谓舍生取义。船老大泡爷,矮小狡黠,凶狠霸气,嗜酒恋赌,低贱到不知其名,竟至在赌场被打断一条腿;但康悔文不计前嫌,重新接纳他之后,他表现出了人性中固有的知恩图报的豪气,当黄河溃堤、危在旦夕之际,他抱定“老子一辈子,还没有像模像样做过人,就让老子做回人吧” ⑨的朴素做人信念,驾船添堵决口,以身殉河,此可谓舍身成仁。这样的人物在文学史上不乏相似的类型化身影,但从李佩甫创作历史上看,以此种决绝姿态呈现的人物似乎很少见。问题的关键是,李佩甫在《河洛图》中植入这样的人物,虽有类型化惯性,却无穿凿的痕迹,这毋宁说是文学历史继承与发展的可贵之处。并且,这些人物群像的人性闪光点,更加凸显了李佩甫试图通过道德吁求以达到文学的精神救赎的震撼力和覆盖面。

常见问题解答:
  • 暂无相关记录!